仲海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抗战遗迹保护开发,发挥各类抗战纪念设施作用,为开展抗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我省作为全国最早燃起抗战硝烟的省份之一,境内留存下来大量抗战遗址遗迹。这些抗联遗址遗迹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省在发挥抗联遗址遗迹宣教功能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工作新局面。
借助民营资本拓宽宣教资金来源。当前我省抗联遗址遗迹宣教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尤其是国家财政支持仍然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但抗联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颇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在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大环境下,我省一些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已经自发介入抗联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长春郊区的“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即是由我省一家民营企业投资打造,园内模拟复原了很多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如密营、枪械所、医疗站等,目前正在筹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纪念馆”。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可以接受东北抗联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不仅历史遗存下来的抗联遗址遗迹具有宣教载体功能,模拟复原的抗联遗址遗迹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宣教载体功能,可以看作是“重新定义资源”。但在调研时也发现,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抗联专家指导,遗址遗迹复原背离历史原貌;缺乏总体风格设计,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项目立项审批、规划部门规划条件下达等行政环节遇到一些困难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讲话时突出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借助全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形势,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开发利用抗联资源,一方面可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弥补我省抗联遗址遗迹宣教资金财政投入有限的短板。
创新宣教模式,变被动“等人来”为主动“走出去”。当年东北抗联为躲避敌人的“讨伐”,多在深山密林里活动。我省作为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境内抗联遗址遗迹也多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客观上限制了宣教功能的发挥。因此,不能拘泥于地域条件限制,还应该解放思想打破这种限制。在这方面省外一些有益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宣教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展厅宣讲;第二种是流动展览小分队宣讲;第三种是专题报告宣讲。传统展厅宣讲从1948年纪念馆落成时开始。流动展览小分队宣讲从1977年开始,成员由馆内讲解员构成,讲解员携带流动展板,经常性地到机关、高校、部队等单位义务宣讲抗联事迹。专题报告宣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馆内优秀讲解员承担,就某一专题不定期地到上述地方宣讲抗联事迹。这种宣教模式很值得我省借鉴,应该从以往被动坐等参观者到抗联遗址遗迹现场,变主动走出去,将遗址遗迹主要内容制成流动展板或各种多媒体文件,由宣教人员携带,广泛走进党校、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乡村等进行宣讲。这样便可打破客观地域条件的限制,扩大宣教的受众覆盖面。近年来,我省有些单位也在尝试这种做法,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在2015年就曾将流动展板带进东北工业集团,为广大职工群众进行宣讲。但类似活动尚未形成常态化。因此,在这方面不仅要大胆探索创新,而且要在创新基础上着力推广,进而更大限度地发挥抗联遗址遗迹的宣教载体功能。
转变宣教思路,紧紧围绕增强感染力设计流程。当前,我省抗联纪念场馆多是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通过罗列历史事件、阐述人物生平进行宣教。如此流水账似的平铺直叙,不仅令受教育者感到走马观花、触动不大,而且造成各个场馆之间同构化现象严重。因此,应该转变思路,重新设计宣教流程。在延安、井冈山、山东临沂红嫂纪念馆等地调研时,发现他们多是从挖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迹着手,紧紧围绕事迹进行流程设计,通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令听众数度哽咽。一段时间后再回想参观的经历,留在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感人事迹,而非历史事件过程本身。这就启发我们,在对大的历史背景进行简单交代后,要紧紧围绕增强感染力来设计宣教流程。而我省在抗联宣教中也曾讲过一些触动人心的事迹,但只是零星点缀,总体感染力不强。东北抗联广大将士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壮举有很多悲壮感人的事迹可以去挖掘,可以形成我省独具特色的宣教品牌。
不拘一格多方挖掘人才,充实宣教队伍。当前我省抗联遗址遗迹宣教人员主要还是局限于专职讲解员和党校现场教学教师,这些人员在宣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非专职人员,如抗联后代、抗联遗址遗迹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抗联研究者和爱好者等,他们掌握的素材和特殊身份往往是专职讲解人员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前段时间一批北京的大学生到靖宇县参加“重走抗联路”教育活动时,组织者聘请了当地抗联研究人员刘贤以她当年对抗联将士亲身采访经历为素材进行宣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陈翰章烈士陵园有位司机是陈翰章将军的外甥,调研时特意让他讲了讲,他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不如专职讲解员准确流利,但在情感及掌握素材方面有很大优势。再如我省东北抗联研究会2018年11月份召开年会时,一位徒步爱好者也是抗联爱好者在会上做了发言,他对抗联遗址遗迹的了解程度令现场这些专业人士都十分钦佩,会后相关单位也邀请他做了一次讲解,听众普遍反响很好。但上述人员的宣教活动都是临时行为,而非常态化模式。因此,在发挥抗联遗址遗迹宣教功能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现有专职宣教队伍,应该不拘一格广泛挖掘各方面人才充实到宣教队伍中来,形成专兼结合、合理有效的宣教队伍。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