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言
今年的我省两会已圆满闭幕,两会期间,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全力建言献策,充分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18年工作,提出了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措施,全面聚焦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要求,积极顺应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应用导向,启动实施10个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储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和引领性原创重大成果。加快组建吉林发展战略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院,推动吉林省环南湖科技创新政策先导区建设。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攻坚克难,在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上联合攻关,在形成产学研用机制上探索创造,在融入中转移成果,在合作中增长才干,在共享中实现双赢。”
科技创新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科技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壮大,就要整合资源,下功夫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
注重基础研究,抢占新产业制高点。当前,我省已经进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就要注重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而我省在基础研究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我省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设置一直与产业布局匹配,学科门类齐全,尤其是化学、物理、光学等学科为我省培养了大量化工、制造业人才,产生了大量的原创成果。比如二氧化碳聚合物生物降解塑料、交流LED节能光源、大面积中阶梯光栅、四米大孔径碳化硅非球面光学反射镜等,这些创新成果大大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升级。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卡脖子”,受制于人。今后,我省将继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科研投入,继续支持科研高校沉下心搞基础研究,保持我省科教资源优势,耐得住有些重大成果的长周期,对研发团队给予信任,给予高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保持我省科技创新的优势。
构建协同创新链,支持创新研究院建设。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必由之路。我省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力度。充分发挥长春科教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长春新区及各大开发区等载体,聚合各种力量,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卫星、通用航空等移动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形成科技高地,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我省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就要针对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优化技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同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制定国家基础研究指导战略,集中突破关键基础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求为导向,发挥协同创新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在工程应用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引导技术需求侧企业制定并参加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从而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整体创新链的无缝衔接。
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研发的周期一般较长,企业要树立长远眼光,考虑长远利益,立足发展大局,注重核心技术的攻关。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要拧成一股绳,为企业的技术攻关提供人力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以及制度保障。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吃下“定心丸”,安心做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抢占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制高点,我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必将会越走越有力,越走越精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改革首位,该减的减下来、该降的降下来、该提的提起来,提质量、加速度、降费用、优服务,让企业更方便、群众更舒心。”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持之以恒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投资营商新环境。坚定改革信心,勇于自我革命,做实改革举措,确保终端见效、释放红利。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东北振兴、吉林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决打好重塑环境攻坚战,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创新创造营造更好的环境。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放管服”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放开搞活”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吉林振兴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省“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受市场主体和群众欢迎的改革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放管服”的核心就是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放管服”改革要科学依法,把监管和服务融为一体,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增强服务,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只跑一次”改革,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先导,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只跑一次”改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201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学习借鉴浙江省改革经验,在全省开展“只跑一次”改革,打造遇事不求人、规则无偏见、投资有商机的良好环境,助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只跑一次”改革聚焦我省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難、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为过去时,放活了市场,激活了企业,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下一步要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更好地发挥“只跑一次”改革的撬动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红利。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规则更加透明、服务更具质量、发展更有预期。新型政商关系如何更好地在“亲”“清”二字上做文章?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拉近‘亲’的距离,保持‘清’的底线。”代表委员建议,应实施容错纠错办法,进一步细化政策,让领导干部在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的前提下,没有顾虑地与企业进行正常交往,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政府应尽快出台政商关系方面的行为准则,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为广大公职人员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设立“安全区”,做到政商关系“亲”有度、“清”有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创业创新的沃土。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吉林高质量发展必将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动能。
一直以来,民生话题都是两会期间备受百姓关注的热点。此次我省两会期间,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五部门纷纷发声,引发强烈关注。
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上一年谋划推进并如期完成46件民生实事。今年,省教育厅将着力推动完成3件民生实事:一是农村小学取暖改造项目,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共支持275所农村学校改造取暖设施35万平方米,今年将再支持56所农村小学实施取暖改造项目;二是冰雪运动设施设备配备项目,今年将为第二批200所学校配备冰雪运动设施设备;三是视力检测筛查仪器配备项目,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每校配备一台视力检测仪器,完成每年4次以上中小学生近视率筛查检测和建档工作。
2018年,全省民政系统所承担的两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民政部门将继续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一是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针对社会救助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按照民生保障标准化、均等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帮扶与支持力度,努力缩小保障差距,实现整体提升。二是着力补齐短板,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的工作部署,全省人社系统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温度不降,不断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确保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如期完成。一是就业指标超额完成,二是创业舞台越来越多,三是社保待遇稳步提升。从2018年7月1日起,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由1109元提高至1288元,涨幅为16.1%,月人均增加179元,当年受益人群达到2万余人。与此同时,人社系统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再次提高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水平。
2018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继续负责200个民生实事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每个小广场由省财政补助10万元,截至2018年底已全部完成建设。同时,按照工作部署,截至2018年12月10日,省内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圆满完成年度“送演出下基层”任务3000场。2019年,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将严格按照《“送演出下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的监管责任,督促文艺院团开展好演出工作,把好节目质量关,确保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送到基层。
按照省政府部署,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儿童视力健康,2018年已超额完成年度民生实事任务,共为194320名儿童提供了免费视力筛查服务,实现了儿童视力异常早发现、早治疗,提升了基层儿童视力防治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全社会健康用眼意识,形成了视力健康综合防控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将提高儿童眼健康水平作为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组建成立了儿童视力筛查工作专家组,对各地儿童眼保健工作予以指导。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搞好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继续推进长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放眼全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功能和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旅游、文化产业实现高速增长。伴随服务业发展的节节突破,我省产业结构正在向“三二一”华丽蜕变,一条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徐徐铺向远方。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省服务贸易增长1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3%。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服务业如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表示,振兴东北要着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各业态百花齐放,多领域创新突破。
对外开放: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积极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和新举措,加大力度重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改革,平衡好保护和开放的关系,切实提高开放水平;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着力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我省服务业发展质量。
融合发展: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科技进步引发新需求,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在我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向生产、消费领域不断渗透,“互联网+”“卫星+”成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标志性产品。具有“吉林特色”的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企业1.7万余家。借助大型电商平台,农村电商加速发展。家庭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吉林大姐”“吉林小棉襖”等一批闻名全国的家庭服务企业品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该打破传统的区域格局,打造紧密协作的发展链条,形成共赢的产业升级新格局,从更高维度辐射全省各个产业。
诚信+人才:服务业发展的“王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端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应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力度支持省内高校、职业学校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竞争力的“王牌”。服务业要更快更好发展,必须重视“诚信”二字,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监管方式由按行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由交叉监管和分散多头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转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当前,我省服务业已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必将在更为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
扬帆起航正当时,凝心聚力奏强音。乘着全省两会的东风,全省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担当作为,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