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风景构成法是一种绘画艺术疗法,也是一种投射测试。风景构成法的构成特征之一是咨询师在绘画者面前徒手给画纸加上画框。风景构成法中的每个风景项目都有其象征意义,但是咨询师不能单一化地解释。咨询师要一边共同参与绘画活动,一边观察绘画者,并且牢记自己在绘画活动中的感受、绘画者的反应以及绘画者的实际情况等。
【关键词】风景构成法;中小学生;日本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2-0015-03
【作者简介】刘妮,日本龙谷大学博士研究生,日本临床心理士。
一、风景构成法的定义与发展
风景构成法(The Landscape Montage Technique)是一种绘画艺术疗法,也是一种投射测试,由日本心理咨询师中井久夫于1969年发明,1970年正式学术公开。风景构成法的发明和沙盘疗法有关,它的解释在很多地方参照了荣格心理学和沙盘疗法的解释方法。中井久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风景构成法,然后根据风景构成法作品的描绘情况,研究如何对他们实施沙盘疗法。也就是说,风景构成法一开始是沙盘疗法的预备测试,因为完成时间较短和所需道具简单,并具有自由度高、客觀性低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来访者而言负担较轻,所以在心理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二、风景构成法的构成特征
风景构成法在实施时需要准备A4画纸、黑色签字笔、24色蜡笔三样道具。在绘画的过程中不允许使用橡皮,目的是保护风景构成法的“构成”特性。不论是把风景构成法当作心理疗法还是心理测试使用,都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一般会先明确告诉来访者让他画一幅风景画,具体如下:“现在请你画一幅风景画,请按照我说的顺序进行绘画,等你画好一个风景项目后,我会接着提示下一个风景项目。一共有10个风景项目,请尽量将画出的10个风景项目整合成一幅画。下面请按照我的提示顺序描绘风景。”指导语中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要让来访者明确指导,必须按照咨询师的提示顺序进行绘画;二是让来访者明确尽可能将各风景项目整合成一幅风景画。
风景构成法的构成特征之一,是咨询师在绘画者面前给画纸加上画框。沙盘的外框具有保护制作者的制作活动和沙盘作品的作用,风景构成法中的画框也是一样的,有保护来访者的绘画活动和作品的功能,还有强迫来访者绘画的功能。咨询师机械地给画纸画上一个画框,和双方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后,咨询师再给画纸添加画框,这两种画框给来访者造成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
风景构成法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构成性”,是因为绘画者需要在空白的空间内整合各个风景构成一幅画。各个风景项目的提示顺序是河流、山、田地、道路、房、树、人、花、动物、石头以及附加物(任意)。河流有水流速度缓慢的,也有波涛汹涌的,绘画者不同,表现出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描绘出河流后,画纸的空间就被分割成两部分。描绘山的时候,山的定位和河流有很深的联系。描绘田地的时候,需要考虑它占据的空间、进深等。描绘道路的时候,可能绘画者会问:“可以画两条吗?”可以回复想画几条都可以。画出的道路可能连接河流、山或田地,也可能是一条独立的路。河流、山、田地、道路基本形成了风景,这些是远景群,作为风景的骨架,画面基本已形成。
接下来的房、树、人是中景群,这个绘画顺序与房树人法相同。把房、树、人画在哪里,决定了风景是近景还是远景。如果房、树、人画得小小的,并且画得比较靠前,这幅风景就是远景画;房、树、人画得大大的,并且画得比较靠后,这幅风景就是近景画。中景群描绘好后,大致就能看到风景的全貌。
花、动物、石头是近景群,是在风景中添加的一些景物。附加物中比较常出现的是桥梁、太阳、云等,当然也有人并不另外描绘附加物,而是对原有项目进行添加或修改。日本儿童心理治疗专家山中康裕认为,描绘人后再描绘花,这是中井久夫的用心之处,因为花这个项目会让绘画者感觉轻松,同时咨询师也会松一口气。如果绘画者拒绝画人,他也会画动物。这可能是因为绘画者觉得不能完全信赖人,但不会被动物出卖,或者通过动物来隐秘地表达自己。而被选择的动物则绝妙地讲述了绘画者的某个侧面,有可能从中端详出绘画者的某种心境。石头也是一个有生命的项目,中山久夫在长年使用风景构成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拒绝画人、动物、道路,但是很多人会画上石头,就像给自己定位一样。神经症患者会在道路上画上很多石头,强迫症患者会像守护河流似的在河流边上铺满石头。
风景构成法的流程大致是:咨询师引导提示风景项目→绘画→再提示风景项目。作品完成后,咨询师在与绘画者一起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对话,如河流的方向是从哪里到哪里,深浅如何,山有多高、多险,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这幅画是什么季节,你对这幅画的印象如何,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等,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也对解读作品起到帮助。风景构成法中的每个风景项目都有它的象征意义,但是咨询师不能单一化地解释。日本学者皆藤章指出,咨询师要一边共同参与绘画活动,一边观察患者,并且牢记自己在绘画活动中的感受、绘画者的反应以及绘画者的实际情况等。
三、日本中小学生的作品特征
柳泽和严等人对220名日本小学生(同所小学不同年级)、82名中学生(两所不同中学的1年级和3年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画框中只用一条线表示河流把空间一分为二的,没有构成层次的“没有此岸的河流”(见图1),在低年级小学生,特别是1年级小学生中出现得最多。河流有此岸和彼岸,将画框中的上下空间分开构成层次的“连接左右边框的水平河流”(见图2),以及河流的流动方向更加明确的“在角落的河流”(见图3),在3年级小学生中常见。“连接上下边框的倾斜河流”(见图4)在4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作品中较多,河流把画框中的空间左右分开,上下边框带出了河流的流动方向,并且倾斜描绘的河流使得层次感更强。“连接上边框和侧边框的河流”(见图5)在小学生到高中生的作品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在5年级小学生的作品中最多,通过河流倾斜的方向把画框中的空间分割开,河流的流动方向比连接左右边框的倾斜河流更加明确,构成层次比图4更加明显。“连接下边框和侧边框的河流”(见图6)在4年级小学生和1年级中学生的作品中基本各占一半,比起图5类型的连接上边框和侧边框的河流,从空间来看更有上下层次感。另外,“中断的河流”(见图7)在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到3年级小学生的作品中较多,而“和山连接的中断河流”(见图8)在1年级中学生的作品中较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