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俊 吴祝庆 吴薇
与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英国军情五处等世界知名情报机构相比,印度情报机构表面看似默默无闻,但实际上毫不逊色。这一从殖民地时期英国情报部门“脱胎换骨”而生的新情报体系,在对外情报、对内监控、军事侦察三大领域布局完备,谍报、策反、信号侦察等多种手段并用,70多年来在印度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无处不在。
“三驾马车”齐驱
印度独立前的情报机构是英属印度情报局,整个情报工作受控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印度国内各政党。
印度独立后,开始组建“印度情报局”,并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新组建的“印度情报局”主要任务是搜集国内情报和承担部分反间谍任务。在美、英等国专业培训的情报人员继续在新成立的情报机构就职,不仅工作方式带有浓厚的西方特色,情报体制上也深受美、英等国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情报机构在应对国内外大事件中的手段和表现,不仅让对手防不胜防,也让世界其他情报机构另眼相看。例如,1995年美国通过卫星侦察,发现印度准备在博克兰试验场进行核试验的迹象,并提出警告。随后,印度情报机构分析掌握了美国卫星的过顶周期,指使曾被美国策反的情报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入美国情报档案库搜集信息,严密藏匿核试验信息等手段,成功骗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侦察监视并顺利进行了核试验,在上世纪末印美两大情报机构的“巅峰对决”中占据了上风。
冷战结束后,印度政府根据形势发展重组国家情报机构,但进展缓慢。1999年5月,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了印巴两国1988年来多次小型冲突中最严重的一次,印度情報机构此前没能及时发现冲突苗头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这次重大情报失误推动印度在2001年5月开始了建国后半个多世纪来的最大改革,国家安全顾问领导的联合情报委员会成为印度情报工作最高领导机构。
2008年11月,10名武装人员在印度孟买实施连环恐怖袭击,造成166人丧生。印度再次对情报部门存在的弊端进行反思检讨,不断调整完善情报机构,逐步形成了现行“三驾马车”的格局,即在联合情报委员会(JIC)统一领导下,由调查分析局、印度情报局、国防情报局3个部门组成的情报体制。
联合情报委员会成立于1971年,1983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对其进行了重大调整,成为研究分析国内外情报的综合机构;1984年,拉吉夫·甘地任总理后,该委员会被划归内阁秘书处领导,开始承担协调各情报机构业务的任务;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不久,联合情报委员会也纳入其领导下。联合情报委员会成员包括内阁秘书级高级官员、调查分析局局长、情报局局长、陆军情报处处长、空军情报处处长和海军情报处处长。
在联合情报委员会领导下,调查分析局主要负责国外情报活动,印度情报局主要负责国内情报搜集与监视,国防情报局负责军事情报活动,三者之间既分工合作,同时为了利益又互相掣肘,上演了一幕幕“谍影重重”的情报争夺战。
调查分析局——对外情报遍布四邻
调查分析局(RAW)是印度对外的情报机构,也是印度目前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情报机构,主要通过谍报等手段执行对外情报任务,负责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情报,同时也兼有策反、颠覆和反间谍任务。
1960年代,印度情报机构在几次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中没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战后,经过反复酝酿准备,原调查分析局被从原内政部所属的情报局分离出来,于1968年9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新的调查分析局,总部设于新德里南区,最初约250人,由总理英迪拉·甘地和总理首席私人秘书P.N.哈克萨领导,行政上隶属内阁秘书处。当时明确的任务是搜集外国情报,对外展开秘密行动,搜集和分析他国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
目前,调查分析局所属人员已经接近7000人,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情报活动分为4个部分:一是特别行动局,由调查分析局局长直接领导,仿效美国CIA和英国MI6行动方式,从事建立秘密组织、搜集秘密情报、训练雇佣军、实施心战颠覆等活动。二是航空研究中心,负责航天和航空侦察,目前在轨分辨率达1米的CARTOSAT卫星就由该机构管理使用。三是地区业务处,包括巴基斯坦处、中国和东南亚处、中东和非洲处、其他国家处4个处,负责按地域划分搜集情报,归口研究分析,处理整编后上报或下发等任务。四是“特别边境部队”,它最早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的“第22部队”,现在总部设在北方邦靠近萨哈兰普尔的萨尔萨瓦,人数约8000人。
调查分析局成立后,在被称为“印度情报工作鼻祖”的P.N.哈克萨的带领下快速发展。1972年,该机构可支配的经费就达3亿卢比,远超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随后还修建了一所中间1l层、两翼4层的大楼,内设80多个单位,当地人称之为“间谍大楼”。
调查分析局成立时,美国中情局直接参与了创建。成立半个世纪以来,该机构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情报活动。比如,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调查分析局潜伏在东巴基斯坦的特工人员搜集到了当地大量情报,策反了当地一些高级军政官员,训练并武装了孟加拉反政府力量,一手策划了大规模骚乱。
另外,该局还插手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内政,在印度北部和泰米尔地区监视反对派武装。
情报局——对内情报神秘难循
印度情报局(IB)是印度对内情报机构,隶属内政部,主要负责搜集和分发有关国内安全的所有情报,是国内反恐中心,兼有反间谍任务。
该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情报机关之一,其前身是1885年由英国陆军少将查尔斯·马基创建的英印军事情报部门,早期任务是监视进军中亚的沙俄,防止其南下印度。1921年,该机构正式改制为印度政治情报处(IPI)。1947年印度独立后,该局继续同英国军情五处保持密切联系,以至于外界长期将其视为英国情报机构的分支。1950年,它更名为印度情报局,在周边国家边境地区挑选人员培养成特工并监视边境动态。不过,由于在1960年代印度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冲突中毫无作为,导致印度政府错估形势,在1968年被剥夺了海外情报活动权限,只负责国内情报活动。
据西方专家估计,印度情报局现有雇员约2.5万名,在全国设有3500个联络站点,由于历任局长注重保密,该局越来越神秘,甚至连印度总理也无法弄清其工作状态。
情报局内部等级森严,负责高层管理的局长、副局长、助理局长和各科室主管掌控着印度各邦的情报联络站,对要害部门实行垂直监管。同时,情报局可对印度各大党派、军队、政府机构进行监控,甚至有权向军队派驻特派员进行监督,以至于印军也对其畏惧三分,并给特派员冠以“新德里密探”的称谓。
虽然印度有统一情报领导机关,却又认为需要多个情报机构并存,通过“健康竞争”实现相互印证、对比核实。国内情报与国外情报两大系统相对隔离,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调查分析局与情报局之间不仅难以合作,还经常互不相让,争相向政府邀功,甚至到了互相窥测对方情报的地步。而印度军方不仅对谍报活动“嗤之以鼻”,对情报局实施的特派监督和监控更是反感。
国防情报局——指导协调军情搜集
国防情报局是印度军方的军事情报部门,是印度国家情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造成印方1200多名士兵丧生,国内反应强烈,各界指责情报机构效率低下,导致印方在冲突初期陷于被动。为此,印度政府责令成立相关委员会进行彻底调查。该委员会建议成立统一机构来负责军队情报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国防情报局应运而生,局长由一名中将担任,他同时是国防部长和三军参谋长的首席情报顾问。
国防情报局较之印度其他两大情报机构,最大区别在于其主责是领导情报工作而非实施侦察。印度的陆海空三个军种各有独立的情报机构,国防情报局的主要職责是指导和协调三军情报搜集部门的工作并实现情报共享,其次才是兼顾信息战并搜集信号情报。
当前,陆军情报处属陆军司令部参谋局领导,约有400名工作人员,负责陆军的情报搜集整理、军内安全保卫、驻外陆军武官的管理以及陆军的外事活动等。空军情报处属空军司令部第一参谋局领导,约有180名工作人员,负责搜集空军情报资料、空军的安全保卫、驻外空军武官的管理。海军情报处隶属于国防部,由海军司令部第二副参谋长领导,约有200名工作人员,负责海军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总体来看,印度情报机构经过几十年来的调整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严密的布局,覆盖了情报侦察的各个领域。同时,其情报机构深受西方国家影响,采用各种手段搜集监视对象国,据目前披露的一些信息,在不少暗杀、爆炸、训练雇佣军、实施心理战、颠覆政权等活动中,可以或明或暗地看到印度情报机构的影子。
(摘自《环球》2018年第25期。作者吴薇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