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学红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历史发展的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而这些问题和矛盾也客观而现实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如城市化进程造成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如网络社会带来的道德真空问题,等等。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更要认真思考、自觉担当。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颁布10年来,班主任工作研究日渐常态化,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也日益提高,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正在形成。然而在学校以及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许多现象和问题,仍然令人担忧。例如,将对话、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将学生不断分层乃至标签化的管理模式之上,教师在课堂上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视而不见;课堂上教师面无表情,与学生之间很少有情感情意层面的互动,造成课堂上的道德冷漠。教师眼里没有人,没有学生,只有一些干巴巴的需要记诵的知识与概念。这样的课堂,这样的班级成为没有人的空壳。
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关键不是知识技能与方法技术,而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格修养,关键在于对于人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中看到了这一点。一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课后无意中看到班上一位其貌不扬、能力一般的男生与自己最器重的班长在走廊上热吻,她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在事后将这位男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只字未提,而是安排他负责一项活动,并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培养他。这位男生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毕业后也如愿与这位班长喜结良缘。他逢年过节都会想到自己的班主任,而这位班主任也收获了属于她的持续不断的教育幸福。
因此,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对于人的理解与尊重。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班主任都应自觉践行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最中央,每天都要怀着敬畏之心走进课堂,走进班级;要不断反思,今天在课堂里学生学到了什么,班级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课堂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场,让班级成为一个和谐人际关系的交往场,让学校成为现代公民社会的缔造场。为此,教师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自觉的学习者和人格健全的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而充实,并将善良、爱与尊重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以不负学生人生导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角色与担当。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