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多强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张扬个性、自我教育的助推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是本来就有的,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的精心打造。
案例1: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比较重视常规教育,但对教室墙面的美化工作往往重视不够,认为教室无非是学习的场所,只要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以前我也是这种观念,所以教室的布置常常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尽管很整齐,但总感觉缺乏生机。近年来,为了彻底改变各位班主任的固有观念和教室布置的刻板现象,学校多次开展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发现学生对教室呈现的新面貌很感兴趣,许多新增栏目里的内容都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和真心喜爱。于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我开始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越来越用心,收益也越来越丰厚。
解决过程:
首先,我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开设了一个专栏——“读经诵典”,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借此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诗词,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栏目内容两天更换一次,长期坚持,我相信孩子不仅能收获很多知识,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润熏陶。
其次,我在教室左右墙壁上开辟了“小荷初露”“班级之星”“靓丽风采”“小小书法家”“习作展示台”等几个板块,将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书法作品、手工剪纸、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所有能展示个人能力和特长的东西全部“上墙”。此举一方面能对这些优秀的同学进行宣传,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暂时落后的同学,希望他们向先进看齐,努力追赶超越。实践证明,这些“会说话”的墙壁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不但张扬了个性、激发了士气,而且成为教室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再次,我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为三块园地:左边是班名、班训、班歌等固有班级文化;中间是“学习成果大比拼”,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孩子们相互学习、比拼追赶的渠道;比较有创意的是右边,设计了一颗成长树,我让各位分管班干部将每一周在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同学的名字写在“小苹果”上(一种形状像苹果的贴纸),然后贴在成长树上,作为平时考核的标准,在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时用作参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成长树积分占30%)。“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影响某同学能否被评为“三好”或“优秀”的硬指标,因此,为了得到苹果,孩子们对自己平时的表现都很注意。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轻了班干部和班主任的负担,而且班级秩序比以前大有改观。通过精心打造,我让原先冰冷的墙壁充满了温情,每天都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反思总结: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会被改变。”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舞台,是教师授业育人,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会说话”的教室墙壁不僅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情趣,同时还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在精心打造教室环境、创新墙壁文化上动脑筋。教师只有让一面面冰冷的墙壁变成充满温情的育人襁褓,变成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变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广阔天地,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墙壁文化无言的启迪下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案例2:让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
案例背景:
认识我的教师都说我班的教室卫生做得好,地面扫得一尘不染,墙裙擦得干干净净,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就连垃圾桶都“光彩照人”……其实,当初我接手这一班学生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教室不是这样的(本班学生系我五年级中途所接),今天看到的这一切来得很不容易。教室环境的逐渐美化和同学们卫生习惯的逐步改变,都是在我付出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实现的。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一班学生那天,走进教室时我吓了一跳:桌椅东倒西歪、墙壁墨迹斑斑、垃圾满地都是,仅暖气片后面旧书烂报纸就塞了一大堆。脏乱的教室环境不仅不符合我的带班风格,更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于是,改变教室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改正孩子们已有的不良卫生习惯就成了当务之急。
解决过程:
首先,我利用开学报名的两天时间亲自对教室卫生进行了彻底打扫和清理。因为这是我中途接的班,给同学们营造一个不一样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果然,当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新班主任、走进“新教室”时,大多数学生流露出的是不一样的神情。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大家讲了保护室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并告诉大家,今天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教室环境就是样板,以后每天都要保持成这样。
其次,在经过走访前任班主任,对学生基本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后,我指定了一些以前工作比较负责的同学担任卫生委员、卫生小组长,并对他们的工作不断予以督促指导,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多数小组长都掌握了工作技巧,工作做得都很到位。
再次,我设立了一些奖项,专门用于奖励打扫卫生积极、捡拾垃圾积极、卫生保持良好的同学,如捡拾一次垃圾积一分,用作平时奖励、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加分项。在不断的指导和鼓励下,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仅乱丢垃圾的现象杜绝了,就连摆桌子现在都拉着线绳子排得如刀切一般齐,出入座位时即使有同学不小心带动了课桌,也会马上将其移回原位。
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我曾对同学们戏称——班级卫生必须要达到“三星级”酒店的标准。学生也仅当成玩笑一笑了之,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孩子们不再把这句话当成玩笑了,而是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从家里拿来各种花草摆放在窗台上、教室后面桌子上。各种绿色植物不仅点缀了教室,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活力。
反思总结:
俗话说:环境育人。打造整洁优雅的室内外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让人神清气爽;能启迪人的智慧,使人的思维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其次,打扫卫生也是一种提高能力的过程,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动手能力很差,就是因为缺少各種锻炼的机会。搞卫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在对室内外环境的洒扫中习得最基本的劳动技巧、提高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次,打扫卫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过程,大家都知道人是社会的人,孩子始终是要跟群体生活在一起的,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跟其他群体成员和谐相处最基本的素养。因此,班主任务必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培养教育,以便由点到面,让他们养成更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3:让每一条班规都“接地气”
案例背景: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套全面推行、效果显著的班规。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班级的班规通常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学们对班规似乎并不买账。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现行班规很多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有些规则是抗拒的,不接受、不执行,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把他们当做“立法”的主体,在灵活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编制美丽的“紧箍咒”,然后戴在头上。因为这顶“帽子”是他们自己编制的,所以大多数同学是愿意“戴”的。即使一些同学“忘戴了”——违规了,我批评教育起来也能使其心服口服。
解决过程:
我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接手一个新班后,我首先会利用晨会、班会等各种教育途径和机会,不断向学生传递班级自主管理的思想,让全体学生对班级“自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给所有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充分授权,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崭露头角、发挥主导作用;对班干部做出的决策,只要不违反大原则,我都会鼎力支持。这样做,既能激发班干部的表现欲,又能让全班同学逐渐适应和接受我的班级管理思想,这能为我下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班规、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热身运动”进行得差不多时,我再适时利用周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制定怎样的班规”。通过换位思考,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如果自己是班主任会制定哪些班规,对那些不遵守班规的同学又会如何批评教育……接着趁热打铁,让每一位同学写几条自己认为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班规,并当众宣读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不仅有奖励,而且他制定的班规还可能在全班颁布执行。这样的活动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参与欲是很强的,大家积极性高涨、活动效果不错,许多同学制定的班规都合情合理。
在所有的孩子完成班规的制定并展示个性后,我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评议小组,要求各组先将本组成员制定的班规汇集起来逐条进行审议,从中挑选出大家都认可和接受的,最后将各组的意见进一步汇总、增删,并最终确定为全班的班规。到此,班规的创建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反思总结: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体现班规的重要性。一个班级具有好的班规制度,才能有效约束全体学生的行为,敦促每一个孩子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让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班规的制定一定要科学民主,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立规的主体。教师不可凭借自己的权威主观臆断、将观点强加给学生。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反抗意识和“破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强制只会导致更多的反抗。班主任只有真正将他们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通过交流协商,才能制定出代表班级主流民意的班规,才能让班级各项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取得骄人的成绩。
班级文化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启迪学生的思想,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班主任务必要将班级文化建设当成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还涉及到阅读指导、干部培养、班队活动等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以上三则案例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衷心希望各位班主任能做一个有心人,能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多玩味、多思考,摸索出更多门道、想出更多金点子,并不遗余力地将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更科学、更高效,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为自信、阳光、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