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与张季鸾走上不同的新闻之路

2019-09-10 07:22
华声文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公报领袖稿件

1938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时,范长江却突然从大公报社离职。此后,张季鸾、范长江这两位道义之交的报人,竟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

1949年遷居台湾的陈纪滢,当时客串《大公报》副刊编辑,见证了范长江被辞的全过程。他的回忆录《记范长江》一文,对其被辞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叙述:

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编辑部就有传言,说长江对编辑主任(王)芸生提出抗议来了:“不应该删改他的稿件。”……这桩事,闹了几天,也就罢了。不料,又传出长江发出不上夜班的要求……他熬了两夜下来(每天自晚上九时起到次晨二时半止)大呼“吃不消”,呵欠连着打、鼻涕也流下来了!第三天,他就向芸生告饶,说道:“我不能再出卖健康了!”

范长江对王芸生发牢骚埋怨删改他的稿件和不愿值夜班的消息,自然立刻就传到张季鸾的耳中,于是发生了后来范长江被迫辞职离开大公报社的事。

表面看来,是范长江不愿意值夜班。其实,两人的交恶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按范长江后来的忆述,他和张季鸾产生严重政治分歧乃至最终走向决裂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因为那篇《抗战中的党派问题》。那时,蒋介石已经开始酝酿提出只能有一个国民党、一个“三民主义”和一个领袖蒋介石,而不许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坐大。一贯秉持“国家中心论”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是拥护蒋介石这种主张的。而热血青年范长江并不像张季鸾那样,而是反对“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主张。张季鸾不同意发表这篇社评,并要求范长江以后要“以《大公报》的意见为意见”。而在范长江看来,这无异于要自己放弃立场,特别是放弃同情乃至赞成共产党的态度。他坚决反对,并把这篇文章拿到外面,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由邹韬奋主编的“左”派刊物《抗战三日刊》去发表。从此,范长江与张季鸾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和人生之路。(摘自《文史春秋》)

猜你喜欢
大公报领袖稿件
“希望大家向张季直先生学习”
我的问题③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伟民
THE JAZZ AGE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记《大公报》研究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陈道明越俎代庖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