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与张季鸾走上不同的新闻之路

2019-09-10 07:22:44
华声文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张季鸾值夜班范长江

1938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时,范长江却突然从大公报社离职。此后,张季鸾、范长江这两位道义之交的报人,竟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

1949年遷居台湾的陈纪滢,当时客串《大公报》副刊编辑,见证了范长江被辞的全过程。他的回忆录《记范长江》一文,对其被辞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叙述:

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编辑部就有传言,说长江对编辑主任(王)芸生提出抗议来了:“不应该删改他的稿件。”……这桩事,闹了几天,也就罢了。不料,又传出长江发出不上夜班的要求……他熬了两夜下来(每天自晚上九时起到次晨二时半止)大呼“吃不消”,呵欠连着打、鼻涕也流下来了!第三天,他就向芸生告饶,说道:“我不能再出卖健康了!”

范长江对王芸生发牢骚埋怨删改他的稿件和不愿值夜班的消息,自然立刻就传到张季鸾的耳中,于是发生了后来范长江被迫辞职离开大公报社的事。

表面看来,是范长江不愿意值夜班。其实,两人的交恶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按范长江后来的忆述,他和张季鸾产生严重政治分歧乃至最终走向决裂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因为那篇《抗战中的党派问题》。那时,蒋介石已经开始酝酿提出只能有一个国民党、一个“三民主义”和一个领袖蒋介石,而不许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坐大。一贯秉持“国家中心论”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是拥护蒋介石这种主张的。而热血青年范长江并不像张季鸾那样,而是反对“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主张。张季鸾不同意发表这篇社评,并要求范长江以后要“以《大公报》的意见为意见”。而在范长江看来,这无异于要自己放弃立场,特别是放弃同情乃至赞成共产党的态度。他坚决反对,并把这篇文章拿到外面,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由邹韬奋主编的“左”派刊物《抗战三日刊》去发表。从此,范长江与张季鸾走上了不同的新闻之路和人生之路。(摘自《文史春秋》)

猜你喜欢
张季鸾值夜班范长江
路灯
买不了的张季鸾
做人与处世(2018年1期)2018-04-27 08:33:38
收买不了的张季鸾
杂文选刊(2017年12期)2017-12-13 22:03:03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红岩春秋(2017年11期)2017-12-07 16:03:26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廉政瞭望(2017年3期)2017-03-18 20:45:18
古代官员也值夜班
范长江与张季鸾:何以从道义之交到分道扬镳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29
报界宗师张季鸾学术研讨会在榆林举行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6:39
范长江“范儿”
孕期不能值夜班,可以减少工资吗
伴侣(2013年7期)2013-04-29 18: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