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山
梨树县是农业大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将“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一系列有效治理手段,确保乡村振兴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提升地力促进丰土肥田。梨树县在黑土区建立60公顷的试验基地,借鉴国外的秸秆免耕覆盖技术,研发了宽窄行、均匀行平作、均匀行垄作3种条带休耕栽培技术。经测算,该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40%,表层0-2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0%;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增加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该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了土壤生物性状,还促进了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另外,在林海镇、刘家管子镇、孤家子镇等乡镇推广浅旋、深翻秋季整地模式,秋收后、封冻前,将耕地内秸秆残渣直接翻入土壤中,达到了“三风”不刮、牛羊不吃、火点不着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2018年还实现了全县零火点。
交流合作搭建服务平台。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以“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为依托,组建了全国第一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站”,搭建了一个集农业科研、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平台。2015年以来,梨树黑土地论坛成功举办了四届论坛年会和论坛实践、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博鳌论坛暨农产品推介招商会等。论坛期间,石元春、武维华、李德發等9位院士以及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围绕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黑土地经营管理、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和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发表了《非“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梨树模式”》绿皮书。
打破瓶颈开发土地金融。为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盘活农村土地的潜在价值,唤醒农民手中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本,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有效地规避农村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功能,梨树县首创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产品。这是一种具有革命性创新理念的农民贷款模式,首次将土地未来收益作为农民贷款的保证,突破了现有的以物抵押或“联保”的贷款模式,打破了城乡金融“二元结构”。该模式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以“吉林模式”推向全国。
为破解城区周边乡镇人多地少、单季生产、增收乏力等现状,梨树县瞄准棚膜经济,走出一条少种高产、精种高效的经营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内引外接培养农业人才。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大量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充实到基层岗位,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把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快速传授给农民。同时,每年县里各职能部门都对农民展开培训。2018年,在县委大力支持下,县人大联合县委组织部组成了由人大涉农代表和各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棚膜经济大户组成的学习队伍,远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棚膜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通过开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立体式培训,全方位了解寿光农业发展模式,为加快梨树率先崛起、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发挥优势力推特色果蔬。截至目前,全县棚膜园区已发展到78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园区2个,省级棚膜园区26个。新建棚室2500亩、棚室总量达到3.27万栋,棚室总面积3.1万亩,年生产瓜菜39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已形成了西以梨树镇、喇嘛甸镇为代表的棚膜瓜菜生产园区;北以沈洋镇、胜利乡为代表的棚膜葡萄栽培园区;东以小城子镇、东河镇为代表的棚膜食用菌生产园区和霍家店采摘园为代表的休闲采摘园区,其中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为了填补全地区蔬菜育苗标准化、规模化空白,还引进山东东城公司建成1万平方米日光玻璃温室育苗基地,梨树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批发市场和瓜菜主产区。
多措并举发展棚膜园区。创建先导区。结合中央、省委、四平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梨树县乡村振兴先导区”。先导区下辖高家村等6个行政村,突出棚膜经济主导产业,加快产业、人才集聚,打造棚膜经济小镇,提高农民收入。强化提档升级。西平安村“春雨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山东省农业技术协会专家作为发展棚膜的总设计师,并协调资金750万元,征地5万平方米,建成现代化日光温室产业园,全部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另外,政府确保棚膜园区建设到哪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服务到哪里,县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棚膜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针对刘家管子、林海等沙性土质的乡镇,农业专家对当地土质进行检测,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当地土质PH值为6左右、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年日照近3000小时等条件,是红薯、葡萄和瓜类增加品质的先天优势。同时,葡萄、瓜和薯类喜施农家肥;豆类的根瘤菌可以为土壤固氮,因地制宜地选种作物,既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培肥地力,可谓一举多得。目前,已推广种植大豆及杂粮类14.4万亩、瓜菜30万亩。
标本兼治美化乡村环境。完成造林绿化8.9万亩,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26个,从源头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通过“户分类、公司保洁转运、县处理”的第三方购买服务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乡村环卫无死角。落实河长责任制,开展域内流域污染治理,确保六家子断面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体标准。以“全线整治、全面提升、全域美丽”为目标,打造“秦八线”“梨喇线”等示范线路,创建美丽庭院1200个、干净人家2000户,全县美丽乡村达到5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达到102个;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厕所3750个;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扫黑除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跃升。
科学引导打造绿色品牌。通过打造“中国优质绿色农产品创新研发基地”和当地农业及质监部门对农产品实时监督,实现农产品绿色、标准化生产。目前已实现“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18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0个,省名牌产品6个。“新天龙”绿色酒精、“吉猪”冷鲜肉、“九月青”豆角、“蚯蚓玉米”、“黑土地乌米”等品牌已成为名片产品,并已标准化生产,改变了“粮带皮卖、菜带泥卖、肉带毛卖”的粗放生产模式。打造了“10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谋划非转基因玉米油生产基地项目,近一步巩固梨树县黑土地绿色发展成果。投入扶贫资金1.29亿元,落实扶贫产业项目36个,实施酵素生产、龙葵果种植加工等绿色产业项目,实现整县贫困人口分红全覆盖。
(作者单位:梨树县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