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素云
【摘要】20世纪以来,基于幼儿视角与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实例进行分析,就幼儿园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幼儿视角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视角;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多年实践证明,幼儿经验的获得与自身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参观了很多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后,笔者认为创设高质量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必须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因缺乏幼儿视角而常出现的误区,浅谈个人的思考与体会。
一、从幼儿视角考虑环境创设的目的性
【案例1】
Y幼儿园围绕“丝绸之路”主题搜集整理了很多素材,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起点及经过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特色等。例如,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西安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甘肃地处西北地区,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敦煌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所在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W老师与配班教师商量后,决定围绕“历史名城——敦煌”展开本学期的主题活动。走进Y幼儿园,一股浓浓的“丝绸之路”氛围迎面而来。Y园长介绍说这些优良的历史文化应该被幼儿熟知,应该传承下去。但事实是这样的,来到W老师班上,笔者指着班级墙面的丝路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一个个都说“不知道”“老师没给我们讲过”。
案例中,Y幼儿园的教师们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设计主题环境创设。整个班级环境创设内容比较丰富,讲述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意义及其之后的发展。但是从幼儿一脸茫然的表情中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才是有意义的?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挂饰、照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值得肯定的,但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创设环境。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变化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和幼儿产生互动交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教师应赋予环境生命的意义。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环境应与幼儿产生互动。
二、从幼儿视角考虑环境创设的主体性
【案例2】
新学期马上要开始了,为了迎接从小班升入大班的幼儿,勤奋、负责任的H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环境创设中。H老师把班级主题墙面分为“我长大了”“我和我的小伙伴”“我的新技能”等版面。为了让主体墙面更立体、生动,H老师在假期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了装饰物,把墙面装饰得漂漂亮亮。虽然忙碌了好几天,但是望着满墙的成果,H老师很有成就感,她仿佛看到了幼儿开心的笑脸。
案例中,H老师为幼儿精心准备的新学期礼物真的是给幼儿的最好的礼物吗?透过H老师的行为,我们应该思考,到底谁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又如何调动和发挥主体的作用?新学期开始,像H老师这样主动提前完成环境布置任务,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环境的教育作用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才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权力是谁都无法取代的。开学初,教师应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充分体现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从幼儿视角考虑环境创设的美观性
【案例3】
G老师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幼儿总会对大森林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因此,G老师带着大班幼儿一起布置“保护森林”主题墙。G老师从“你知道了的森林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和植物?”的话题引发幼儿讨论。大班幼儿已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非常活跃。最终,在教师的提议下确定了“动物世界”的环境创设版面,大家纷纷投入“创作”中。“动物世界”因为幼儿的参与而变得丰富起来。等到离园时,看到家长对新环境创设如此感兴趣,G老师反倒不安起来。待所有幼儿离园后,G老师留下来,把今天幼儿的作品修改了一番,平面的蝴蝶变成了立体的,把幼儿用笔画的小桥改成了泡沫塑料做的浮雕式……第二天,幼儿入园时发现“动物世界”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只听见一个小女孩说:“咦?我的蝴蝶好像飞走了……”惊喜之余,幼儿们有些失落。
在这个案例中,G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创设环境,幼儿把自己对动物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融入环境创设中,在和同伴的共同交流合作中完成了“动物世界”的版面,可以说这个版面真实地记录了幼儿的学习成果,体现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但是,我们从小女孩的话语中了解到,教师并未真正读懂幼儿的行为。如果教师能从幼儿的视觉角度出发,理解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理解符合幼儿的内心需求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世界,就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预。
四、从幼儿视角考虑环境创设的需求性
【案例4】
S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是某医院附属幼儿园。S老师利用幼儿园宽敞明亮的走廊,设计了“医院”游戏区角。利用家长资源,S老师将区角材料的配置分配给每一位幼儿。第二天,令S老师意外的是,幼儿们从家里带来了玩具吊瓶、针筒、各种药盒、药瓶等,甚至还带来了一些仿真医疗器材。家长对S老师的创意十分赞赏,认为幼儿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就医看病这项基本生活技能,并配合S老师的工作,应邀来幼儿园为幼儿科普医学保健常识。幼儿们在这种氛围带动下,“医院”游戏区很快“火”了起来。幼儿们模仿医生的样子给“病人”看病诊脉,或“打针”或“拍片子”,模仿得有模有样;扮演“病人”的幼儿学会了排队挂号,学会了按“医生”的叮嘱按时“吃药”。
在这个案例中,S老师创设的医院环境受到幼儿的欢迎,主要原因是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需求,把游戏环境变成了一种“双边活动”。医院附属幼儿园的幼儿比较熟悉医院环境,所以“医院”游戏区角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从案例中可以看出,S老师是一位观察反思能力很强的教师,他能利用本幼儿园的优势,将幼儿生活经验的学习很好地融合在幼兒园教育活动中,让区角环境创设很好地发挥了它的价值。
上述案例表明,环境创设的背后考察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幼儿观、教育观、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等。因此,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和专业知识,从幼儿视角出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合适幼儿发展水平的内容,注重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参考文献】
罗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取向——基于三种模式环境观的比较[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