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王秀华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习惯

王秀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從而为语文学习与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为此,通过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相关探讨,希望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提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阅读不仅使学生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增强其写作能力,使其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而语文教师也应在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前提下,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巧用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阅读推荐,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兴趣培养十分关键。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不论自我约束能力,还是其自控能力都比较薄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课外活动,针对其爱好实施良好的兴趣培养,由此促进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提升,既能充分引导其主观参与意识,更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良好发挥,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提升综合素质

整体来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打破课内阅读的约束限制,使其在知识的拓展中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美好场景,通过阅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促进其思维情感的提升,也使之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条件,引导其展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行动,使其在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中,既增强了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正确树立三观

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充分认识世间的真、善、美,增强对世界的客观认识。通过阅读更多名人传记、民间轶事,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通过阅读中华历史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拥有爱国主义情怀。总之,课外阅读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深受高雅情趣陶冶,由此得到正确感观引导,为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兴趣为引领,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一)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学生课外读物的选取,需要我们切实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才能更好地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之中。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主要是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读物选取,本文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为出发点进行课外读物推荐,且始终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小学学习阶段属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是一个重要环节,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又能有效拓宽其知识视野,对语文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而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充分了解,比如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字词数量与理解程度进行课外读物推荐。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童话故事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阅读绘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小布老虎丛书中的《我的妈妈是精灵》《肚皮上的塞子》。而中高年级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并对科幻、寓言故事等较为感兴趣,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对很多名著也有所涉猎,这时可以为其推荐一些更有深度与温馨情感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小思想家在行动》等等优秀作品,给学生以精神与情感上的慰藉,使学生们体会更多有趣的生活现象,由此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更加热爱他们未来所创造的新世界。

(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需要教师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需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列举一些阅读书目,确保每本书都有鲜明的主体和清晰的基调,以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例如,《格林童话》这本书可以让小学生对未来充满纯真的美好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净化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是一本适合小学生读的好书。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提升,久而久之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课外阅读中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渗透

由于小学生受教育基础和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兴趣自主进行阅读,且在课外阅读中也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渗透。比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就可以阅读较浅且容易理解的阅读读物。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阅读较有深度的读物。这样分层次地为小学生推荐阅读作品的方式,能兼顾到不能层次阅读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阅读的知识。例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阅读《三毛流浪记》,让他们感受生活在旧社会的三毛是多么地不易,他四处流浪,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纸当成被子,把温暖的太阳当成爸爸,把纯洁的月亮当成妈妈。但是他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乐于助人,没有被困难所打倒。让小学生自身认识到有吃有穿、丰衣足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进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包罗万象的知识,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各类儿童文学作品,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以兴趣为引领,注重读写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引领下,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注重素材和语言的积累,摘抄经典词句,并通过读写结合,逐渐实现学以致用,引导其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五)基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注重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

俗话说“书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通过巧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除了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内、校外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能使学生在日后学习中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图说中国节》,这本书讲述的是节日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感受秋去冬来、岁月匆匆、时光流逝,而每个中国节却在井然有序地交替着。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讨论,列举出几个重要的节日,像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加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进而增强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在兴趣的引领下,为学生进行有效推荐,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能使其学以致用,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增强其对文学阅读的兴趣,由此养成有利于终身成长与发展的良好阅读习惯。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上课好习惯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