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思政课建设“三个贯通”

2019-09-10 07:22张宇
天津教育·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理论课思政课

张宇

天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实现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的贯通、课堂与课外的贯通、思政课与党建工作的贯通,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一、整合多方力量,推动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的贯通

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天津大学尝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实行“授课小组制”,即:将全校负责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师、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分成若干个组,每个授课小组都包括任课教师、该教师所讲授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该学院的辅导员。其中,任课教师是整个课程的负责人,是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备课和授课的主体;学院副书记是授课小组的组织者,负责召集小组例会,分配、协调工作任务,以及与学校管理部门沟通,培训辅导员等;辅导员需要随堂听课,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感受,以便改进授课效果,并组织小班研讨。

该项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促进思政课教学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课前,辅导员结合学生特点组织研讨,收集学生关于课程的问题;课上,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研讨情况,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論解读,大大提升了课堂吸引力;课后,学院党政领导和辅导员深入学习小组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灵魂镂刻”阵地。2018年6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小组制’模式探索”入选该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

与这一教学组织改革相适应,我们还进行了两项配套改革:一是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即:除了课程核心内容和基本原理外,全校的思政课教学普遍采用案例研讨的形式,渐进式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减少教师重复劳动。二是评价方式上的改革,增加了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探索从单纯注重笔试成绩转为“学、思、践、悟、行”综合考量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改革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力求从单纯注重教学课时量转为以效果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在实践中,天津大学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将督导成绩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着力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价方法,合理运用评教结果。

二、做实社会实践,推动思政课堂与课外的贯通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为了加强实践育人,学校成立了由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学工队伍共同组成的百人“实践导师团”,围绕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实践导师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带领多支学生队伍前往全国各地,实地调研大型国企建设发展与老工业城市变迁转型,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调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等,把课堂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位实践归来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到祖国的变化和伟大,也不断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不过,由于现有的实践导师数量仍然有限,上述假期实践更多地还是起到一种典型的示范作用,更大规模、覆盖全体学生的社会实践,则主要是依托天津大学内容丰富的本科生课外实践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学校从5个学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拿出2个学分,专门用于开展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从现有的课外实践课程列出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团队管理”“人文素质”“社会实践”5种类型中选择若干门课程,作为本科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定课程,学生参加这些课程并达到考核要求,即可作为获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的依据。学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前,需要在《天津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清单》中至少修完2个学分、32个学时的课程,并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提供相关证明。我们计划在2022年以前主要采取这种方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渐探索经验,建设学生思政课实训基地,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开设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作好准备。

三、业务齐抓共管,推动思政课与党建工作的贯通

为了切实推动思政课与党建工作的贯通,天津大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做好党课和思政课的内容设计,探索将思政课作为入党前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建立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的日常联系沟通机制、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等,在加强对不同思政课之间内容衔接研究的同时,统筹做好党课和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此外,学校还探索建立学生党员教育与思政课学习情况的关联机制,将思政课成绩纳入党员评议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理论素养。

二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例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体思政课教师第一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设计了10项教学专题,并制定思政课“分课程”标准课时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还牵头承担了天津市教委布置的该课程“三进”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任务,并顺利组织了针对全市基础课教师的专项培训。

三是党政干部和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学校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支部制度,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为学生上党课,定期深入支部进行交流并指导支部建设。学校还建立了思政课教师担任本科生“思想政治班主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和党校团校讲师等一系列制度,并纳入教师考核指标。通过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积极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与推广工作,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全过程、全方位深入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

四是积极动员思政课教师参与理论宣讲,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专题,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是理论宣讲团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深入全校各党支部开展宣讲,还多次应邀为中央和地方直属机关、天津市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社区等进行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也成立了“清风习习理论宣讲团”,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摆脱了“一稿走天下”的状况,学会了量身定制宣讲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所到之处与听众互动热烈,深受欢迎。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理论课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1)
雨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