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七年级的月月是一个眉清目秀、文静、有礼貌、不爱说话的女生。一年前,月月举家迁居至我校附近,月月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是老师的好帮手。
开学一个月以来,由于以前的好朋友不在同一个班级,月月常常感到孤独。课堂上她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课后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儿,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眼中含泪,还出现了不愿上晚自习、不想上学的回避行为。
一、个案分析
月月孤单、失落、焦虑、害怕的不良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上学、不愿人际交往的退缩行为,凸显了中学生活适应與青春期发展这两大人生主题。
六年级举家迁居和升入初中,连续两次变化给月月带来巨大的挑战。初中学业的难度有所增加,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也存在明显差异,课业压力增大,这些都是对月月的严峻考验。
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心理的飞跃发展期,月月产生很多矛盾心理,她渴望成为主角,又有很多的担心。再加上她对自我及家庭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慢慢产生自卑心理,自我价值感也越来越低。
基于以上原因,与月月协商确定咨询目标:一是重构自我认知,二是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月月找到过往生命中的成功体验,发现被忽视的资源,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觉察对自己与家庭的认知偏差;同时,帮助月月进行新的行为训练,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咨询过程
1.重构自我认知。
首先,回顾过往经验,发现自我资源:坚韧、自信、自律。在与月月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同时,咨询师捕捉到月月过去生命中的成功体验: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这是月月自信、自豪的源泉,月月很快看到了这一点,头缓缓地抬了起来。“六年级全家迁居,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没有影响到学习,而且你很快就适应了新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新邻居,你是怎么做到的?”咨询师将月月过往的成功经验定格、放大、反馈给她,让她感受到自身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和内在力量,唤起她的愉快情绪体验,月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其次,探索家庭迁居细节,改变认知视角,增强自豪感与幸福感。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月月认为自身家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咨询师通过提问引导月月自我审查:“也许目前单从经济方面来看是有一点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异,你发现家人都做了些什么呢?”月月:“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姐姐也帮着爸妈处理一些事情。”咨询师:“从他们的行为中你看到了什么?”月月:“爸爸妈妈的艰辛和姐姐的努力。”咨询师:“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心中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吗?”月月:“嗯,感动。”咨询师:“当你看到这部分的时候,你怎么看你的家庭条件呢?”月月:“我相信我们家会越来越好。”然后进一步引导月月感受来自父母的无私关爱与陪伴、来自姐姐的关心,增强月月的幸福感。
最后,引导月月更好地觉察自我身心的不断变化,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特殊的年龄阶段,探寻自我蕴藏的生命宝藏。
2.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重构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咨询师还对月月进行了人际沟通技巧的行为训练,主要采用了“梯级任务作业”的行为塑造技术,帮助月月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将有效沟通技巧分为“梯级任务作业”:(1)积极主动和他人交往;(2)认真倾听;(3)真诚地赞美他人。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帮助月月习得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月月尝试积极主动、真诚地与他人交往,感受认识新朋友的愉快情绪体验,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沟通技巧。经过几次辅导,月月变得乐观、开朗、自信,结识了新朋友,重拾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融入了新班级的生活。
三、咨询反思
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学校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重视。除了个别心理咨询,还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运用班级团体力量,支持流动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从而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