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伟 苏中红 周晶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例,主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育人氛围;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合力以及建立宣传教育、心理预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这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党的十八大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强调了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再度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十九大报告中同样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领域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一切从人出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提升。心理疏导的核心是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既需要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咨询指导、说理分析、生活对话、精神渗透、情感感化等具体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和改善人们的认知、信念、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达到化解不良心理情绪和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心理健康教师同样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这样,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开展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就非常有必要。
二、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育人氛围。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应把尊重人性放在第一位,实现教育人与关爱人的统一。高校的教育者要改变以往单纯批评、说教及发布命令的方式,应当通过平等沟通来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和认识上的共同提升,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育人新理念,在高校内建立一种以人性化、民主化沟通为基础,一切制度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健康的校园氛围。同时要营造全员关注学生,全过程关心学生的氛围。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应具有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关爱学生的实际行动,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首先,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整理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在推进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课堂接触,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实践环节,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心理辅导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其次,要建设好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人员,在实施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强化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积极搭建民主、公正、互信互敬的新型师生关系平台,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并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合理的班主任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组织中的学生骨干积极性,他们是来自学生内部的重要力量,在学生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要发挥这些学生队伍自身的优势,通过定期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疏导的技能,在学生中进行宣传与指导,增强学生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并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力量。
3. 建立宣传教育、心理预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首先要大力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月等各种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趣味心理运动会、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活动等有益学生身心的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其次,做好心理筛查工作,将学生由于心理异常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降至最低。进行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将筛查后确认依然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列入心理预警名单,以便进行后续跟踪,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异常的同学,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以确保学生安全。再次,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畅通心理咨询预约渠道,开通电话、微信、网站、QQ等多种预约方式,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咨询预约。运用多种咨询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咨询干预。为了增强不同学生的接受度,可以在咨询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咨询方法,例如对于思维逻辑性强的学生多采用认知疗法,对于防御性较强的学生采用绘画疗法、音乐疗法、心理沙盘等表达性艺术疗法,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等专业咨询方法。第四,建立院、系、班、寝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建立心理危机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总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就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参考文献:
[1] 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硕士论文,2014.4
[2]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博士论文,2010.5
[3] 张小惠.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