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丹凤
贵友如晤:
来信已阅,甚感欣慰。你在信中说,想要了解我朝的海外贸易,请我畅谈一番。时可(赵汝适字)不才,仕途四十余载无大建树,但说到海外贸易,我确可置喙一二。嘉定十七年(1224年)至宝庆四年(1228年),我曾任福建路和泉州的市舶提举,负责检查出入海港之船舶、征收商税等事。借职务之利,我有幸与各国蕃商近距离交流,收获颇丰,遂成《诸蕃志》一书,总共记录了五十八个蕃国。如有兴趣,你可参阅。现在,就让我从几个方面简单地谈谈我朝的海外贸易吧。
海上之路
自汉代张骞开通西域之路以来,中国便与蕃国(外国)多有交通,朝贡、贸易往来不断。如前朝李唐,凭对外贸易收益甚巨。鉴此,我大宋自立朝以来就对与蕃国互市十分重视,采取开放、鼓励、招徕的对外政策,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温州等东南沿海的近十个港口城市设置市舶司。市舶司相当于你所说的海关,专管海外贸易之事。
你在信中提到,你们21世纪正建设“一带一路”。我们倒没那么隆重,但就我所知,雍熙四年(987年),太宗皇帝曾遣内侍八人,携敕书金帛,分四路前往海南诸蕃国,以达沟通、招徕之目的。我想,这与你们的“一带一路”可能有些类似。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们的招徕对象是海南诸蕃国?这事还有点渊源。自汉至唐,中国与诸蕃沟通的道路均以西北陆路为主,但立宋以来,北方一直为胡人所占,西北陆路受阻。胡人还步步紧逼,我朝宗室被迫南渡,经济重心因之南移,故东南方向的海路是我们唯一的指望。
自古海路多艰险,我们也有所畏惧,但好在我朝科技发达,能化危机为机遇。我们的造船术领先世界,无论江河湖海,我们均能畅行无阻。我们的海船,最大的可容纳五六百至一千人,载钱二十万贯,载米一万两千石(一石为一百八十斤),最小的也可载百余人。这些海船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它们独特的设计:船身扁阔,上宽下窄,尖头方尾,船下侧狭尖如刃,便于乘风破浪,当可直济沧海。
我们的罗盘也是一大法宝。海船出海,全靠纲首(船长)指挥,而纲首们辨明方向又全赖罗盘。他们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天观罗盘。就连蕃船使用的罗盘也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
信风知识同样至关重要。什么是信风(季候风)?中国东南沿海(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沿岸)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海船出海,顺风而行则事半功倍,逆风而行则危险丛生。故我国海商东航至日本、朝鲜时,一般选择夏季出发,冬季返回。如往南海或者大食国方向,则冬季出发为妥。故每年四月和十一月,我们市舶司以及当地官员都会于寺庙举行祈风仪式,为商人们的出海饯行,从未落下。
上述几条,大概是我们为何开辟海上之路并能有效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蕃商定居
来我朝的蕃商有多少?这个赵某实难回答。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比之太宗时代,如今来华的蕃商有增无减。这从我们市舶司的职责变化就可窥知一二。
以前,我们市舶司主要负责接待贡使、招徕蕃商、检查商船、征收舶税和发放凭引。凭引是指国内商人出海或蕃商来华,都需我们盖章批准,才能通行或售卖商品。我们也有義务援救在我朝海域遇难的海船,不论国籍。此外就是上述的祈风仪式。
然而,随着蕃商在我国定居、开店铺的数量日渐增多,我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监督。蕃商所居之处叫蕃巷。我朝规定,蕃巷建在城外,只有蕃人寺庙和店铺可设在城内,泉州的蕃巷即在城南。蕃巷的管理者叫蕃长,蕃长一般先由蕃商们自己推荐,再由官府任命,对市舶司负责。
定居我国的蕃商以大食(阿拉伯帝国)人为最,他们取汉名,穿华服,多冠蒲或海姓。据说,泉州商界赫赫有名的大食商人蒲开宗家藏万贯。他曾担任过泉州安溪县主簿,因贸易有功,还曾被我朝授予“承节郎”官衔。听说蒲氏家族以前曾在占城(今属越南)定居经商,后又移居广州,不久前又举家迁居泉州,寓居城南。
当然,我朝人民去蕃国经商,也颇受礼待。如中国商船经过渤泥国(今加里曼丹岛)时,其国王还亲自前去慰问,中国商人便以酒席回礼。后来,凡经渤泥国的中国商船,都会带上一两位厨子,将中国菜献给国王。
富国宽民
我朝海外贸易到底发展如何?我只能简略地跟你讲一讲我的所见所闻。
首先,海外贸易给我朝带来的财富是巨大的。北胡经常南犯,使我朝养兵之费及纳贡岁币陡增,国用匮乏。财富岁入,唯仰诸蕃市舶通商,尤赖对外贸易,宋室南渡后情况更甚。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市舶司年收入为六十三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而到了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光泉州市舶司之利就达九十八万缗。此后更是逐年增加,引起高宗关注。高宗陛下也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可以宽民。
对于百姓来说,海外贸易提供了生存之道。当今城市手工商品日益增多,作坊实在不少,但国人购买数量有限,将商品贩给蕃国赚钱,商人们颇为踊跃。而且,蕃商互市也养活了一大批人,如海船所有者、纲首、水手及搬运工等。泉州地贱,种地还真不如在港口和海船上打工挣得多。
蕃商互市也让我们的商肆货物愈加丰饶。据我观察,蕃国来华贩卖和朝贡的,有香料如龙涎香、肉豆蔻等,有药材如血碣、苏合香油等,有珍宝如象牙、琉璃等。而我们出售的则主要是丝绸、陶器和金银器。陶器中,属青瓷器最受欢迎,蕃商们常常是满载而去。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佛齐国(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来华朝贡,贡品中只檀香一项就有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五斤。民间贸易如何,你自可想象。
以前,广州是我朝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但到我之时,泉州早已超越前者而跃居第一。故在泉州港口,你经常能看到货物堆积如山,各色蕃商忙碌的场面。出航与返航时节,港口楼船排列更是一眼望不到边。
我朝的海外贸易涉及地域也非常广阔。按照你给我的21世纪地图,可以说,我朝的贸易航线,东自日本、菲律宾,南抵印度尼西亚各群岛,西达非洲及意大利之西西里岛,北至中亚和小亚细亚。其中,大食是与我们通商最多、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
总而言之,我朝的对外交通事业,在上,圣上对蕃国之君以礼相待,蕃国多来朝贡,我朝还允许蕃人入朝为官;在下,民间贸易络绎不绝,蕃商互市有序进行,可谓互利共赢。
顿首再拜。
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七月
宋赵汝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