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廷君
为了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解决青少年在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知行合一上的诸多问题,凌源市牛营子中心小学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提出“朴素、经典、拓展”三个篇章这一“大红色观”,分别完成了“养德、立志、正行”的育人子目标,最终达到“树人”的总目标。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育人模式,通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实施途径,创新育入思路,培养家国脊梁。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逐渐落实,“红色文化”成为我校引领德育的主流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融人社会,懂得真善美,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他人,掌握生存技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理想,有担当。力争让所有孩子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自食其力、有担当、能养家的“家”脊梁;成就一批像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脊梁,无数的“家”脊梁也能组成“国”脊梁。
为创设我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论,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发现各地各校大多只有以伟人故里、英雄家乡、革命圣地及红色纪念日为切人点的碎片式的主题教育,而我校是以“红色文化”理论体系来育人的。“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
(一)“红色文化”育人理论的界定依据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为我校引入并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红色文化”思想内涵的深刻挖掘,我们觉得“红色文化”古已有之,而中国共产党把它发展到了顶峰。“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它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从北京周口店人燃起篝火的时候,再到故宫皇城的红墙,直到今天的红色中国结、五星红旗。在外国人眼里,我们是“红色”中国。唯物主义的最早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因此我们把提炼出来的包含红色基因的传统文化定义为“红色文化朴素篇”,把革命文化定义为“红色文化经典篇”,把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定义为“红色文化拓展篇”。
(二)“红色文化”育人理论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特别是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里提炼出的,闪耀着红色基因、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正向引领作用的传统文化精华以及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后的先进文化,就是我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论。
我们把它分为三篇:朴素篇、经典篇和拓展篇。
“红色文化”朴素篇——学古先贤以养德。我们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界线,以建党以前的古代先贤的修身励志的言行、故事为“红色文化朴素篇”。这些故事是我们的立德之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品德隋操有着很好的传承引领作用,是筑梦家国脊梁的根基。
“红色文化”经典篇——学红色经典以立志。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谱写的伟大史诗,里面的故事、文学、精神无不闪耀着民族的光輝,对培养青少年自信向上的积极心态、树立远大志向、爱国爱家、铸魂成才上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是筑梦家国脊梁的精神摇篮。
“红色文化”拓展篇——传播正能量以正行。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充满正能量的小故事。教育学生知行合一,修正行为,提升学生生存能力,使人更自信,这是筑梦家国脊梁的行为指南。
我校根据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方位、立体化打造育人方略,即“‘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见下表),按照《指南》要求的“六大实施途径”实施育人。“六大实施途径”既有分工又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分别是: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一)打造“课程育人”新内涵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材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为了让“红色文化”育人理论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学校主持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
《“红色文化”伴我成长》中的“朴素篇”以“经典养德”为切人点,教育学生体会古先贤做人、做事的思想,重点在家国、积善、勤俭、诚信几个方面,用传统文化里的红色基因浸润孩子的心灵;经典篇以“民族精神”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人生更有意义;拓展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去反思自己,修正行为,做诚实、守信、爱学习、爱国爱家的好孩子。
《魅力中国红》电子绘本内容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沿革,把“朴素篇”“经典篇”“拓展篇”串成一条线,图文并茂,让低年级学生在对画面的感知中得到红色基因和艺术美的熏陶。
《历史上的今天之红色记忆》是学生亲手参与制作的校本教材,其中每一个事件都是一节生动的德育课,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向榜样看齐,作为中国人,我们应为祖国的沧桑巨变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群之毛泽东》也是学生制作的,是我校重点推出的在国家课程中的课前导入、课中渗透、课后总结、课外阅读的蓝本。让学生知道伟人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争做优秀的少先队员。
除了校本课程育人以外,我们还进行了“红色文化”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整合,特别是与语文、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和《魅力辽宁》的整合,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画、唱、动”中感受“红色文化”,这样多种感观的反复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在反复中不断加强,在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红色基因被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自觉支配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意志品格、学习合作能力方面得到全方位提高。
(二)创设“文化育人”新氛围
育人“六大实施途径”里的文化育人是狭义的文化育人,主要指校园文化墙、校园育人环境的创设。景观石上书写着我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主旨:“‘红色文化’燃梦想,根植教育奠基人生”。这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原则,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校本着师生全员参与的整体性原则,打造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创设同样凸显“红色文化”的主题。每个班级名字都以“红色文化”经典篇命名,一至六年级分别是:奋进、星火、担当、传承、追梦、领航。每班的口号、班训、班歌等均围绕特色班级名称而设计,重点体现班级特点;课堂学习小组以“朴素篇”中的名人命名;班级内设置红色格言专栏,打造红色文化宣传平台,激励学生在这些名人、伟人的精神中汲取营养,讓学生在班级中同样能感受到“红色文化”,受到系统连贯的“红色文化”教育,浸润心灵,提升品质,实现理想。
学校创建独特的办公室文化,让办公室成为教师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红色场所,使“红色种子”根植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们在办公室墙上展示教师亲手制作的毛主席书法和抗战英雄蛋壳粘画,让教师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提升内涵。
“红色之声”校园广播站是宣传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每课一歌、上下课铃声、大课间音乐都是充满红色能量的歌曲。革命歌曲是我校音乐的主旋律。校报《绽放》刊载师生的心得感悟、古今红色故事,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接受“红色文化”塑造,成长为爱国、爱家、爱校的宣传者。
(三)拓展“活动育人”新方式
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意志品质、进取精神、团队合作各个方面得到加强。
学校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三篇主题的师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具体创设了课本剧展演、歌曲大合唱、师生书画展、演讲比赛,每个活动都有预案、方案、总结、心得。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们的拼搏精神,感受新中国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还结合红色节日开展系列的主题班、队会和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我们开展常规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贯穿始终。组织主题红歌演唱、主题升旗仪式、主题征文比赛、主题红色书籍演讲、主题红色电影感悟演讲、主题舞蹈表演等活动,这是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艺术陶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四)挖掘“实践育人”新途径
实践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决知与行脱节的问题,我校开设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手工制作、粘贴画、剪纸和鹅卵石画,师生与家长合作完成,学校把这些作品分成“红色文化”军旅篇、科技篇、党建篇、纪念篇、农耕篇、建筑篇六大板块,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有了认真的态度,还懂得了团结协作、珍惜集体荣誉。红色科技作品让学生在“红色科学家”的引领下勇攀科技高峰。
以“农耕”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理解父辈的艰辛,感恩父母、感恩家园。
2011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去韶山向毛泽东铜像献花篮,瞻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时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为了让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也能近距离接触红色基地,我校党员教师亲手制作了精致的“中国十二个红色基地区域微景观”和“长城”“地道战”剖面图放在展室中,孩子随时可以在校园内做一次“研学旅行”。
(五)探索“管理育人”新思路
我校确定“红色文化”理论之初就从管理人手,致力于建设一支“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铸就了一个团结的班子、一批无私的教师、一群奋进的学生。
红色文化决定了我校的“三风一训”,凸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特色。“根植红色文化,筑梦家国脊梁”是办学理念;以“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形成了“养德、立志、正行、健康、向上”的校风和“德艺双修,立己达人”的教风、“放眼读书,立跟做人”的学风。我校的校徽有两层含义:校徽上边的圆点代表“红色文化”,下边是汉字的“牛”,寓意是一个像牛一样奔跑的孩子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成长为奔跑在理想路上的莘莘学子。校徽上边的圆点代表太阳,下边两个横着的圆弧代表两双手,一双手是家长,一双手是学校,竖着的圆弧代表教育,寓意是教育使两双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师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制度和评价体系,让师生珍视生命,胸怀大志,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的良好品质。
(六)引领“协同育人”新方向
家庭教育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育人途径,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的启蒙、示范作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让家长跟上学校的步伐,我校适时开办了“红色文化”家长研习营;设立“红色文化”家长开放周并开设“红色能量”家校网络交流平台,多种多样的亲子活动,增进了家校友谊。家长也开始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关心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懂得尊重、公而忘私、有宽广胸怀、远大志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