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生命成长:“本根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2019-09-10 07:22冯旭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念家长课程

访谈对象简介:郭秀艳,凌源市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首批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游戏指导师,省教育系统、妇联系统家长学校特聘讲师,全国巾帼文明岗郭秀艳工作室主持人。

她矢志课改、立足当代,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与践行,依托传统文化破解教育难题,挖掘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路径,对学生进行了直指心灵的智慧教育,提出“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的“本根教育”思想。带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主持、承担“九五”至“十三五”20余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获一等奖。撰写的教育论文分别在《人民教育》《辽宁教育》《素质教育》《中国德育》《教育家》等刊物公开发表,主编的2套9本国学教材公开出版发行并在省内外推广使用。

专家简介:冯旭洋,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育情怀。

凌源市实验小学校长郭秀艳带领全校师生,历经16年的探索,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本根教育”之路,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推进课程改革的榜样。

(一)本根教育理念的由来

郭秀艳(以下简称郭):我对教育探索了16年,作为校长,我带领团队对学校所有的规划和设计,比如理念的形成,课程的构建等,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生命成长。来到我们学校,你会看到每一处都能反映有关我们学校奋斗、学生成长的主题,真实地展示了我们学校奋斗、学生成长的历程。我们倡导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我觉得,学校这些年的发展成果已展现给社会,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有效果的。

冯旭洋(以下简称冯):在您继任校长、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上做出总体思考之后,您最后的落脚点是定位在学生的成长上。这是您探索“本根教育”的出发点或基础吗?

郭:对,是这样,我就谈谈我的出发点。其实学校教育总是会有问题。那么对于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去思考,去解决。比如,多年以前发生的和学生有关的暴力、伤人事件对我触动特别大。我不禁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之道在哪里?我们辛辛苦苦开展基础教育12年,付出了很多,最后却产生了这种结果,那说明我们的教育肯定是有了一些问题。而我探索本根教育的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二)“本根教育”理念的形成

冯:如果教育出现了某些问题而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话。我们作为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应该对这件事情进行反思,您打算从哪里做起?

郭:《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里面说:教,上行下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我觉得作为一所学校首先要确定价值观。价值观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和灵魂,确定学校的价值观是校长的使命。有了价值观之后,它会使老师、学生、家长面对伦理道德困惑的时候,会做出抉择、判断,然后正确地采取行动。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独立的入,适应社会的人,能够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所以,当时我非常大胆地确定了这样一个师生共同价值理念,也就是终极奋斗目标:成就最好的我,让他人因我而幸福。根据这个终极的奋斗目标,也确立了我们的校训:修己、利他。有这样的一个价值引领之后,我就和老师、学生及家长达成共识:我们为这样一个目标去奋斗。我就开始来宣讲这种理念,并和大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冯:那从您这个理念的萌芽到成型,再到最后和家长、老师、学生达成共识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郭:大概用了五六年的时间,逐步在提升、完善、系统化,最后形成非常完整的体系。理念构建部分刚开始是“育人为本、立德为根”,后来发展成“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的本根教育思想。把理念付诸实践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在老师当中进行交流探讨,让这种理念首先在老师之中达成共识。第二步就是让家长来到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要做问卷,回答这些问题: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你对学生有什么期许?你希望你学生长大做什么?然后我再去引领家长走出误区,更新观念,让他们做智慧家长。学生最终幸福,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种理念通过讲座、讨论、问卷宣传之后,最后大家都达成了共識,那就是我们要让学生最终幸福。什么样的人能幸福?能够修己利他的人才能幸福。所以最后大家的目标就一致了。

冯:那也就是当您形成这样一种理念之后.这种理念又由您的理念,变成千百个一样的理念,也就是说家长和教师都认同这样的理念是吗?

郭:对。他们认同这种理念,老师说成就最好的我,让学生因我而幸福;家长说成就最好的我,让孩子因我而幸福。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当时我们给一年级的学生发问卷,让他们回答怎样让别人因我而幸福。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复杂,有些学生认为,我不挑食身体壮,就是让我的爸爸妈妈因为有我这样的孩子而幸福;在学校里面,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就是让老师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幸福;操场上有一片纸,我捡起它,就让这个校园和操场也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幸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小想法做起,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修己利他,成就最好的我,让他人因我而幸福。大家都认同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去培养人,如何去构建课程。

(一)四类课程构建

郭:一些学校也有它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但最后却成了挂到墙上的口号,因为没有课程来支撑。必须重构课程,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怎么样重构课程?如何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在保证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去重构学校的校本课程。2006年,我带领团队开发课程,然后利用科研带动课程构建工作。

冯:那是否可以说,在您形成这种理念,并把它变成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共识之后,理念是通过校本课程这样一个基本的路径来实现的?

郭:对,我用科研来带动构建,将问题引申为课题。我的核心课题就是紧紧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何立德树人。我思考过去为什么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去探索古代教育智慧,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解决当下的教育问题,所以我们就构建了一个传统文化课程,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教育学生。最初构建的课程有两大类:一是经典积累,二是经典养德。经典积累课程是让学生们把它放在脑子里,放在心里;经典养德课程就是让学生体现在行为上。

冯:经典积累课程都包括哪些?

郭:经典积累课程就是“四书五经”的精华,还有古代的蒙学,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千家诗》等,我们从中挑选的全是经典的句子,因为经典有时代性。我们教育当下的学生时要考虑时代性,要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扬。

冯:经典养德课程又是怎么实施的呢?

郭:我们经典养德的课程基本上是以《弟子规》为蓝本,《弟子规》共1080字,讲了113件事,涉及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册子不大,较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学生们喜欢。只有记住要求,心中有榜样,学生们才能去做。所以学生先把《弟子规》背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一句做一句,因为《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背的。

如何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恰恰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地方。我在编教材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这一点,对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给予学生尊重和自由,在课堂教学上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培养学生好习惯上,我们把国学课和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学校一直在坚持让学生们日行一善。我编了一套书,其中一册全是关于日行一善的事例。其实,为他人带来幸福的小事、小思考、小行动都是善,从微小的事做起,让学生们久久行之,积善成德,这就是养德教育。

冯:像您刚才所说养德课程的构建,除了《弟子规》这样的专门课程,还有没有其它课程呢?

郭:除了《弟子规》这一门课程之外,我们还有实践课和体验课。比如说,我们发起了一个“小儒商大未来”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把文具、玩具、书籍等拿来卖。我们又设立了爱心基金,把学生们收入的一部分捐到这个愛心基金里面,以便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最后让学生们谈体会。通过活动,学生们知道了要做诚实守信的人,要做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实践课。

还有一个就是体验课程,我们当时发起一个“护蛋活动”,体验妈妈怀孕的艰辛。老师告诉学生,这个鸡蛋就是你,要呵护好它。有的学生小心翼翼,艰苦地呵护了一天,一不小心鸡蛋碎了,学生会嚎啕大哭。最后学生的感受是,妈妈太不容易了,我要爱妈妈。学生们懂得了妈妈给了他们生命,把他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时候学生才体会到爱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我们坚持“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这样的理念,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学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们各有特长,学有所成。所以后来又开发了健体、尚美两大类课程,这样就和经典积累、经典养德共同组成四大类课程。

冯:后来开发的健体课程和尚美课程包括哪些?

郭:我们的健体课程有20多门,比如足球,篮球,围棋,象棋,八段锦等,它覆盖了整个小学学段。这20多门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围棋课程是必修课,国学课也是必修。像二胡,古筝,京剧,剪纸,这些都是选修课。尚美课程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美术,也包括心理健康。

(二)有效的课程评价

郭:我们学校注重对学生阳光、多维、正向的评价。学校设立了一个“好习惯银行”,推行了一种“快乐币”。学生把好习惯换成快乐币存储到银行。就像咱们超市买东西积分一样,用积分去换购礼品,我们这个考评就是积分,运用积分奖励正向评价。“好习惯银行”运转的特别好,学生们特别努力。之后我们还让学生们把感受写到日记上,称之为《乐善集》,写完可以分享给大家。这本日记家长、教师、学生循环分享,并写留言,这叫“循环日记”。

冯:那也就是说,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快乐币,还是写感受的方式,都是对学生进行阳光、多维、正向积极的评价,都是围绕让学生能够保持正向的心态而展开的对吗?

郭:是的,但这样还不够完整,因为这只是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我们把这种评价具体化为学生家长的三句话:第一句,你今天心情怎么样?第二句,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第三句,你需要什么帮助?这样一来,学生就接收到了爱的讯息,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这种评价对于家长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引导,改变了家长的评价观念,由只关注学生知识上的成长转变成关注学生全面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因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学生,他没有上课的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束手无策。后来老师找到了我,我带着学生做沙盘游戏,这个学生拿起了一个小房子,又拿了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桌子前面放的是食物,然后前面放一位厨师,整个画面其实体现的就是对家的渴望。但是这个学生没有家的概念,画面中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位厨师。后来我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得知,他爸爸是农村的厨师,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没见过妈妈,没有妈妈的概念,但是他给这个沙盘起的名字叫快乐家园。

在关心和引导下,这个思维里曾经没有同学、老师的概念的学生,在我们第二次做沙盘游戏的时候,他指着椅子对我说:“郭校长你坐这。”他称呼我为校长,并知道关心我,我非常感动。我认为教育就是我们施教的人用真诚和爱去点亮学生心中那盏灯,唤醒他的灵魂。如果我们没注意这些学生,没有关注他,他心理一直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以后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这就是我理解的情怀和担当,也就是我一直说的“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如果学生内心强大,那他就不会孤独。

我用“人为本、德为根、爱为魂”的教育理念来构建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培养学生,教师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成长。我们校园的墙上有一句话:我在这里长大。这句话特别亲切,这个“我”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校长、老师和家长。

冯:学校有这么多门课程,都需要专业的教师,这个师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郭:这就涉及到我们家校共育这一块儿。我们整个后备军就是浩浩荡荡的家长队伍。也就是说在家长当中有会拉二胡和弹琵琶的,那就来做我们的义工教师,这也就是所说的成就最好的家长。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家长义工群,每次报名家长都特别积极,很多家长都报不上,我们有家长义工课堂,最多的时候有80多个家长在教室里上课,一次连上三节。我们随时可以搞活动,家长是面包师,就教做面包;家长是警察,就讲遵纪守法;家长是老师,就讲学习的事。家长上手工课的时候,教具、学具都是自己出钱买的,他们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当然,家长义工上课的教案我们是要审核把关的。

那么义工教师中除了家长,还有来自社会上一些有教育情怀、肯奉献、有一技之长的人,现在我们学校几乎有一半,乃至一多半,开的特色课程都是来自社会的义工教师。这些队伍中有师校的教研员,有学生的爷爷奶奶,有退伍军人……这样一来,教育办的不仅轻松,而且保证了师资。

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哪些问题困扰您?

郭:比如,如何来管理学校,如何引领老师主动成长和发展,这都是校长需要突破的瓶颈,也是重大的课题,所以我下面来谈谈悦心管理。管理是对人的管理,那么人的根是什么?我做本根教育就要刨根问底。如果把管理比作一条鱼的话,鱼头的部分就是目标,中间是精细化,后边鱼尾就是制度化。概括起来可稱之为“一本三化四力”,“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三化”就是目标化、精细化和制度化,“四力”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关注规划力、感召力、沟通力、督查力。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发展老师,比如说我们有校长直通车,老师有什么特长,有什么人生规划,都可以直接报告给校长。既然老师申报了,我就相信他一定能干好。学校的所有制度都是大家来定,面对问题,大家提制度建议,只要合理的,就全部建章立制,把这一切都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

除了有直通车,我们还有人文关怀,给老师建了很多社团,定期搞教师舞蹈比赛、联欢会等活动。到感恩节的时候,学生做的贺卡之中也有门卫师傅、食堂师傅一份。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学校和我们相遇的入,都是我们的贵人,都是生命当中重要的他人,我们要尊重他,这是爱的流动。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幸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改变的过程。我给教师做培训的时候,就说教师的幸福一定是建立在专业成长上。我认为老师应有四项修炼:一颗仁心,一双慧眼,一副巧嘴,一手绝活。一颗仁心:仁心是一切成功的源泉,满满的爱,真诚的爱,它是创造一切奇迹的源泉。一双慧眼:如果你没有慧眼,就没有定力,搞教育就会浮躁。一副巧嘴:如何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听话,这是一门艺术。一手绝活:教师要做到专业,其实如果学生让你感到烦恼,你就要反思,是不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专业水平不行。越不可替代,才越说明你的专业能力越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他人之中,我们如果得到了幸福,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16年前我进行的思考探究,因为没有人理解我、认可我、支持我,我也历经艰辛和坎坷,但是我做到了坚定、坚守、坚持。因为我要用爱撑起一份应尽的责任,用行动去改变教育。我要守住我的良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人的一生最终追求的一定是幸福。但是我认为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这16年虽然很辛苦,付出了很多,但我看到了我们的小天地、小环境能得到大社会的认可,我很幸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校长,从我的眼神中,你能感觉到我很幸福。

访谈后记:

访谈结束了,我的感触非常深。从地域上来讲,可能郭校长接触的教育资源,对她的思考,对她的实践,都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她不仅超越了这种限制,还从“道”的层面,而不是“术”的层面,形成“本根教育”的理念,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打造教师队伍,成就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家长,也成就了社会。

人生的价值,只有在他人之中才能得到实现。这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愿您砥砺前行,在“利他”中成就自我,永远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理念家长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用心处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