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寒月
摘要: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音乐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音乐内容丰富了,经典了;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在生动、有效的音乐实践中了;欣赏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了。与此同时,对我们音乐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比如:音乐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二声部合唱的歌曲。但由于二声部教学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且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很多老师对于二声部歌曲直接就唱单声部。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基础差、缺乏互相合作的意识,对于合唱更是没有任何概念。
关键词:合唱训练;课堂教学;一年级
音乐之美在于声音综合之美。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主要内容,合唱更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唱究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声音之美,且能给人以旋律美、听觉美和情感美的陶冶与熏陶。对于孩子们来说,它能培养其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意义,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综合音乐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我从去年开始接手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教学,目标定位:在歌曲中加入简单的节奏、轮唱、加入象声词以及奥尔夫乐器二声部伴奏,因为孩子们较小,所以前提是选择性的加入。理论研究得出:一二年级的儿童,生理心理都有不同程度地幼儿特征。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他们好奇好动、爱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上,容易显露一定的坚持性和自持力,但是总体意志薄弱。
但于教学角度而言,低学龄段是容易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的,对开发儿童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都十分重要和必要。参考合唱书籍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渗透两声部,哪怕是歌曲最后结束音只叠加一个音”。
我认为,低年级的合唱重点是:
1.抓好节奏、音准、正确的发声方法、不喊叫。
2.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唱准齐唱,为学习合唱打好基础。
先来说说节奏,我把走步作为训练节奏的重点。走步是人类的本能动作,只要走动便会有节奏.我们通常会用“XX XX”的节奏型表达走路稳如泰山,“XXXX XXXX”的节奏型表达欢快的小跑,用“X X”的节奏表达气定神闲的踱步, 用“X. X”形容小跳的步子……下课十分钟时,留心观察那些音乐课跟不上节奏练习的孩子,他们肯定会有跑跳、嬉戏玩耍时做出很协调并且富有节奏感的动作。如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进行蹉步模仿,这些动作运用到音乐节奏练习中,其实就是小附点的节奏。多发现这些小细节,下次在音乐课堂中,可以提出来并奖励他。那么孩子们就会知道,走路也是蕴含着奇妙节奏的,他们就会留心将走变成有规律的律动,通过不同的走路律动将节奏学习溶于课堂和生活中,让节奏变得有趣愉快又生动形象,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
借鉴奥尔夫律动教学法,总结了以下两种走步方式适合一年级学生。
走一步为一拍,四分音符走一步念X( Da),八分音符走一步念两个音符XX( titi),二分音符是走两步,第一步念Da ,第二步念2,全音符走四步,念Da、2、3、4;
四分音符走一步念ta,两个XX快速走两步念titi,二分音符只走一步念ta-2,全音符也只走一步念ta 2 3 4。這是我作为一年级首次学习音的长短而进行的练习,第一次选择第一个方法边走边说,熟悉后,用第二种方法来尝试练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节奏感较弱的孩子,会在走步中数错节拍,但是速度越念越快的现象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在音乐课上孩子们能熟练的用走步表示出歌曲的节奏并且反应迅速。值得一提的是,学会了这样简单的方法可以长久记忆,不容易遗忘。最重要的是在平时走路时,有些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念节奏型。接着就可以用节奏轮唱的方式提前让学生接触合唱,一首小歌曲,如《小雨沙沙》就可以设计一个节奏二声部:沙沙 0沙 沙 ,整首歌曲用这样的节奏型伴奏,效果很不错。
再来说说第二重要的要素:音准----借助柯尔文手势解决音准问题。说到音乐中的手势,大家首先肯定想到的是英国得柯尔文,他首创的手势谱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所学习并使用,科尔文手势的优点:简洁、方便、形象、有效。众所周知,借助这个手势,能帮助合唱队员快速建立稳定的音高概念。柯尔文手势的范围大致为腰腹部到头顶这样的一个跨度,将八度音1、2、3、4、5、6、7合理安排其中。例如:DO在度几眼位置,用握拳表示其音的稳定性;Re在握拳的位置不动,手向斜上方延伸滑动;Mi在前一个音指尖的高度也就是胃部,将整个手掌伸平朝下,表示稳定。
柯尔文手势是“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它形象的划出了音的高低位置。被称作“不花钱的乐器”。所以很多的音乐课堂充分的运用它,在教学中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有形可循。尤其在合唱课堂中,柯尔文手势对孩子们掌握旋律音高音准非常有作用。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有趣的东西,我把柯尔文手势的演变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提升兴趣,比如把DO到Re比喻成猴子荡秋千、天鹅找妈妈等等,为方便孩子们记忆以及音阶训练打基础。
最后:用简易的奥尔夫乐器伴奏歌曲来训练一年级的合唱感觉。如碰铃、三角铁、沙锤、响板、双响筒等,携带方便、用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甚佳,且能发出各种不同的的音色从而表现各种织体的音乐作品。这种方式,完全不要求学生有什么技术技巧,就能奏出和声及旋律,那么音乐课就会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和乐器小伙伴做朋友,从而丰富了课堂内容。比如《大鼓小鼓》可以用强弱对比敲击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欣赏课《春天音乐会》中,我创编了节奏二声部童谣以及响板、铃鼓、串铃、沙锤为歌曲伴奏,同学们一步一脚印学习的非常踏实。节奏环节,有韵律的朗读歌词增强对歌曲的了解,歌曲音乐会节目的形式多样,除了它们四个音乐家音符独奏之外,还有二声部合奏的地方。例如:
滴答 0滴 答0︱沙沙 0沙 沙0
轰隆 隆隆 隆0| 哗啦 啦啦 啦0
而奥尔夫乐器恰恰和此类二声部关系密切,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孩子们也可以很好的做到这首歌曲的二声部伴奏。
班级合唱不可能一步登天,从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需要坚持学习的过程,切勿急功近利、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教师时刻要积极地鼓励、表扬,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能让他们体验合唱的喜悦。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带领下,合唱教学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迈进中小学音乐的课堂阵地。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总能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渗透,使我们的孩子尽早走进合唱世界,享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丰富之美,让孩子在合唱艺术中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一年级用走步律动体验音乐节奏的思考》[期刊论文]《北方音乐》,2014年黄小玲
[2].谈童声合唱音准训练 [期刊论文]《儿童音乐》,2013年薄渊炯
[3].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音乐大观》,2013年 鄢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