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顺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基准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道路的学科,为此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忽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长久下去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本文以如何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为主要内容,探讨了教学策略,以期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春期的学生很难辨别是非,认知水平也有限,容易受消极情绪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指导和教育,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中,我国领导人强调了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可见,德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教学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还关注学生的心理教学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为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做出努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和探討,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不再那么枯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其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此将课堂内容导入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小明在家里点了外卖,半个小时后小明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杨女士初次到外地出差,她通过网络把出租车、机票以及酒店都提前订好,省了不少时间。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设下伏笔,让学生在体会网络优势的同时,讨论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认知,以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巧用社会时政,增强民族精神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是指一些当下的社会政治事件。通过社会时政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为国家效力,为社会建设做贡献的情感。因此,社会时政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社会事件来培养自身的民族精神,为今后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于是笔者将近期“中美贸易战”这一时事政治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对这一时事政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明确我国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再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一条心,公民权益不受侵害这一观念,于是笔者将近期香港乱党分子的所作所为,以及我国国民团结一致的表现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公民权益在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应用法律来进行维护,体现法律的威严。总之,时事政治的引入,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构建认知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开展社会活动,培养道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为此,学校与社会上相关单位进行了合作,让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活动中加以应用,不断地深化自身的道德意识,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养老院,引领学生为老人整理被褥、清洁卫生,同时还为老人表演了歌舞,相声,给老人送去温暖和爱心。这一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再如,为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市民的意识,笔者带领学生帮助交警叔叔进行了交通指挥,对于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进行阻拦和劝解,使每一位市民都能文明行驶,保证他们的安全。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自我做起,文明出行,做一个健康生活的好公民。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掉以轻心。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所关心且应该注重的一项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还需教师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教学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最终在不断地改进中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德. 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2]李金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