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听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必须要突破被动式的学习状态,由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自主学习。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其对于促进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积极地影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创新英语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一线高中教师开始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英语教学较以往有了较大突破,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低等等。英语核心素养是学生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英语技能和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英语核心素养来开展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进步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别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外活动形式,下文将对其一一进行阐述。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只有合乎兴趣,方能得益。”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足够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地学习欲望,从而落实到行动,努力地进行英语研究和探索。不过,由于我国缺乏说英语的环境,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得到有效地练习,再加上英语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之前,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词汇、语法、阅读、课后问题等进行提前学习,并通过组员分工的形式,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教师随机在课堂的前15分钟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和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和没有被选中的小组对本节课进行展示的小组展开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上不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品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有重要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核心素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能会针对某一个核心素养进行突出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点到为止。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能力是英语学习最基础的素养,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那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执教《What is happiness to you?》这节课,笔者在讲解了本文的词汇、阅读和语法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内容编一段情景对话,然后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对话流畅,语境准确,人物所说的话符合人物身份,最后笔者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分数高的小组获得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外活动形式
英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除了基本的词汇、语法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中外文化差异等,这些是在课本中很少涉及的。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涉入量,尽快的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感受性和鉴别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以“文化差异”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活动,这样学生一定会在课后积极主动地研究中外文化差异,从而写好演讲稿,自信的参加比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观看西方电影,使学生结合电影,写一篇关于中国和西方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对此有何感想的英语作文。再比如:教师可以成立话剧社,安排学生排练西方经典剧目,由此使学生感受西方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与中方的不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英语知识竞赛,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目前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应全面掌握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本质和内涵,从而采取有效地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英语课堂的沉闷氛围,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英语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
[2]高彩虹.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英語广场,2017.
[3]王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