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腾
摘要: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所采取的通常是“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即不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统一授课,这不仅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而且更无从谈起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下面,本文就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作以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目标;训练;评价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其科学地划分为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从极大程度上克服由以往“无差别”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局限,而且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有利于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目标分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强调无论做任何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而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设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因此,是否能够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否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首当其冲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以便在最大限度上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体育水平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在田径教学之初,我先是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测试,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成绩分布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跑步的姿势较为规范,但速度却不够快;还有些学生则是跑得比较快,但姿势却不够规范。于是,我据此将学生划分为了几个各自能力水平相近的小组,并为其制定了分层教学目标。针对前者,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爆发力上;针对后者,我将教学重点则更多地放到了纠正其错误的跑步姿势上。最后,我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同时起跑,以使其能够同时到达终点。如此一来,既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训练分层,兼顾需求,提高效率
现如今,高中生的生活空间日益狭小,仅仅局限在家和学校这两点一线之间,这便使得很多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再加之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潜力倾向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体育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令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学科。鉴于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分层,以此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篮球课上,我先是向学生讲解并示范了行进间运球和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要领。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了几个各自能力水平相近的小组。例如,针对后进生,我会为其分步示范动作要领,直至其完全掌握为止;针对中等层次的小组,我鼓励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来自行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我请教;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小组,我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了他们自由练习的时间,并要求他们在发现问题后自行寻求解决办法。如此,通过分层训练,不仅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可谓是快捷高效。
三、评价分层,增强信心,挖掘潜能
长期以来,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水平的考核和评价标准都十分单一,即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诸多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性而只是按照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更无从谈起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无论是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抑或是对于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长跑测试时,我会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学生过往的体育水平来对考核的内容及标准进行分层。首先,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考核内容是不同的,其中前者是1500米测试,后者是1000米测试;其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也不尽相同。针对优等生而言,85分算达标;针对中等生而言,75分算达标;针对后进生而言,60分算达标。此外,针对身体素质特别差的学生,我则对其适当放宽了考核评价标准,并将其体质增长情况和课堂学习表现等作为综合考核成绩。如此,通过分层评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又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能。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体育教師,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并在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层,以使体育教学更具普惠性。
参考文献:
[1]万德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53-54.
[2]张永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探索[J].名师在线,2016(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