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国学经典 让幼儿快乐成长

2019-09-10 07:22:44许艳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学生命精神

许艳

如何让幼儿教育不再是纯技能技法的“单一方式”,而成为幼儿快乐触摸国学经典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在幼儿懵懂之期、心灵最纯净之时,渗透适宜的、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是很有必要的。或许渗透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幼儿视阈的洞开、情感的润泽、心灵的滋养、品性的纯化,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执教信条,也可以理解为幼儿精神生命的追求。

幼儿园很多墙壁或者教室里学习园地的装饰中都可以从国学经典的视角出发,从幼儿生命成长最需要的精神“维他命”入手,使其弥散出“真教育”的芬芳和温度。这样富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这样一个“教育的潜在课堂”,无疑为孕育幼儿高尚品质之芽、培植道德品质之根,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教学楼内除了有幼儿的照片墙、提示牌、“同源树”画作之外,还应该有国学经典的文化渗透……令人惊奇的不应是图案的多姿多彩,而应是“国学经典底蕴”的内容之丰富。不论是外显的部分,还是内化的部分,帶给幼儿的都是一种内心的浸润和无声无息地滋养。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而言,单项灌输、机械背诵和被动传输,恐怕无法长久地聚焦幼儿的兴趣、热情和注意力。正所谓“入境始于亲”,唯有在情境中激趣,在活动中渗透,在无痕中浸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疑,将国学经典和具体活动情境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入脑、入情、入心,能够更长久地贮存在幼儿的记忆库中。

比如,喝水时读读《三字经》,就餐后读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午睡前播放一段国学辞赋音乐入眠,离园前诵读着国学经典向教师告别。又如,把国学经典和户外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狐狸护崽”游戏中,不妨穿插“三字经”的对话;“车秋”的游戏中不妨念念《弟子规》;“丢手绢”的游戏中不妨读读“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样随时随地“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的诵读,讲究一个自主、尽兴、随意,最重要的是在全体参与、快乐诵读中,不知不觉地丰富幼儿的言语生命、审美触角和精神生命,何乐而不为呢?

毋庸置疑,幼儿年龄小,应本着“感受、理解、渗入、力行”的原则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更要和大人一起读,通过“亲子共读”实现高效诵读。“亲子共读”时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不只是读,不只是背,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玩玩、说说、读读”中浸润经典,让那些最优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养分和文化底蕴不知不觉地成为幼儿“精神钙质”所必需的“维他命”。

比如,“读经典,猜形象”——家长从国学读本中选出一个形象,让幼儿说出与该形象有关的词句。对此,家长不是简单地评判幼儿猜的流畅与否,而要尽可能地倾听幼儿的想法,用心筛选那些有价值的“杂音”,切切实实让幼儿感到自己的声音被留意、被需求、被尊重。

“生命中有光”。国学经典也许就是照亮幼儿生命的“光”。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抓住这样的“光”,如何利用这样的“光”,让幼儿在这样的“光域”中生成对周遭世界的感知、体验和理解,并内化为幼儿的成长养料和精神养料。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除去尘埃与遮蔽,让光出来”。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幼儿沉浸在这“光域”中,一路行走,一路芬芳。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幼儿园)

(责任编辑 来 静)

猜你喜欢
国学生命精神
“垂”改成“掉”,好不好?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