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经常练写想象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启智慧之门,提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任由学生发挥,他们把握不好想象的“度”,就会过犹不及。最近经历了一次想象作文的指导,让我对习作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
【事件回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2》中有一个“说说写写”的教学内容。课上,我请A同学重温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A同学讲得绘声绘色,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在回忆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简要地回顾了一下狐狸和乌鸦的性格特点。正当准备组织学生口头续编故事时下课铃响了,我便将续编故事作为了一项书面家庭作业布置给了学生。
第二天,作业本整齐地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学生会想象出怎样的“原生态的故事”呢?好奇心驱使我急切地打开了他们的日记本,细细品读学生的习作,一些学生的想象力吸引了我,不过读着读着,隐约有些异样的感觉。
“乌鸦刚要还嘴,肉(毒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啊呜’一声,就直接吞到肚子里。过了一会儿,狐狸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肚子里翻江倒海,像装了过山车一样,他痛得在地上打滚,最后狐狸一命呜呼了……”
“乌鸦受骗以后,乌鸦家族研究出了一种对付狐狸的‘秘密武器’——超高热度能量片。这种东西很小,但威力可大着呢。乌鸦家族将这个武器偷偷地放进了一块肉里……狐狸看到了肉,高兴极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狐狸可惨了,他刚吃下这块肉,就感觉肚子热乎乎的,几个小时后,狐狸就被烧死了……”
除此而外,还有些学生发挥“奇想”——乌鸦用“超级海绵”将狐狸胀死、乌鸦用石頭拼装出的“假肉”将狐狸的牙崩掉……总之,不少学生为乌鸦的受骗狠狠地报了仇。这些学生的习作表达较灰暗,不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启迪。这些充满血腥的场景让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我不禁在想:这样的想象真的合适吗?
【思考与隐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在习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让想象进入学生的习作,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对学生生活的一种关怀。学生爱写想象类的作文,在想象作文中驰骋自己自由的思想。可是读着学生的习作,在“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担忧:狐狸通过狡猾的手段骗取了乌鸦的肉固然可恶,难道乌鸦自己就没有责任吗?她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没能冷静分析,是不是造成受骗的重要原因呢?再者,写想象作文,想象力固然重要,但为了报“一肉之仇”,学生可是“使用”了最低劣、最极端的方式在报复——伤害别人的生命。想着想着,我的后背凉飕飕的。但是,我的直觉又告诉我,学生把狐狸“写死”,只是觉得解气或是好玩,并不关乎道德品质,但是学生看似“玩笑”的想象在实质上是对生命的漠不关心。我想,难道就没有“柔软”一点、“有趣”一点的报复方式吗?这种“胡思乱想”式的想象,究竟意义何在?直觉告诉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改进策略】
下午,我满面春风地走进班里,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的日记老师都仔细读过了,不少同学想象力丰富,语言很精彩,我为大家点赞!”学生都笑眯眯地看着我,期待我朗读“点评”他们的佳作。“不过——”我故意拉长了音调,“不少同学都将狐狸‘写死’,乌鸦为了报复可以不择手段吗?大家先思考,和同桌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没想到,在这轻松和民主的讨论氛围中,还真有不少学生举手发表意见——“我觉得可以将狐狸‘写死’,谁让他骗人呢?”B同学站起来不服气地说。
“我很欣赏你站起来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不过其他同学一定有不同意见吧。”我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把话题抛给了其他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纷纷反驳。“这也太残忍了吧?”“如果一个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是不是也得死呀?”“是呀!是呀!”其他学生不断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
经过讨论,大家都普遍感觉到,狐狸的死是不合适的。这时,我说:“狐狸骗取了乌鸦的一块肉,乌鸦就要了狐狸的——”“命!”学生齐声应和。“是呀!一个是一块肉,一个是一条命。”我将想法抛出来了,并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大的“生命”二字。“也许有些同学觉得狐狸骗了乌鸦,就应该受到惩罚,是的,但是你们可知道,我们写作的最大目的是传递一种真善美的精神,通过想象来作文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吗?”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现在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吗?”我追问。“老师,我觉得不管怎样,乌鸦伤害别人生命都是不对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话,狐狸受到的惩罚确实太过分了。” B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同学们现在思考思考,你们觉得怎么编故事才更加合理一些呢?”
学生陷入了一阵沉默,继而相互讨论。经过一番思考,他们编出了许多既“柔软”又“有趣”的故事。有的学生想象狐狸和乌鸦成为了一对搭档,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外出觅食——成为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有的学生想象狐狸使用激将法,让乌鸦开口,乌鸦又受骗——原来控制好情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还有的学生想象乌鸦不再受骗,飞到另外一棵树上——吃一堑,长一智。
总之,学生续编的故事中多了一份智慧和思考,少了一份血腥和暴力。为此,我感到一丝欣慰。“好了,同学们,”我清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今天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尊重生命’。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彼此之间会产生矛盾,会发生摩擦,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通过对“生命”这一主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类想象似乎不太适合他们,都感觉想象也需要有一定的“度”。教室里又陷入了一片沉静。我走出教室,春光已经洒满了校园……
【我的反思】
写想象作文有了情境的创设就犹如鸟儿有了广阔的天空,不过想象还需要合情合理,新奇不等于离奇,想象不是天外来客,它是学生心灵和生活的折射和延伸。合理,就是合乎事理,合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合情,就是要符合普遍的价值观。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敢于去想。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漫无目的,时而荒诞,时而空想瞎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控想象的“度”,免得学生误入歧途,落入空想、瞎想。作家曹文轩曾说过:“我一直以为,想象力只是一种纯粹的力,这种力是否具有价值,全看是否能够得到优良的知识和高贵精神的发动和牵引。”所以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肆意加工,更不是空洞无物的想象。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当“个性想象”产生偏离时,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身份便显得十分紧要。对于学生闪光之处,我加以肯定和赞赏,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可贵的想象力,但部分学生出现偏离时,我不仅小心加以保护,更及时引导给予正确的观点。在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七嘴八舌话“生命”议题,最后达成共识。这种对“生命观照”的共识,是学生由内而外的一种感受和体验,而非“道德说教”“道德绑架”,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忧虑,又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这种认识,一定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我为自己的敏锐发现和正确引导而感到庆幸,教育的意义不正体现在此吗?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