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程
基于“STEM”视角,以整合为核心,引导学生跨界阅读,需要大视野、大情境、大课程。借助跨学科透视、跨领域体验和跨技术整合,给予学生跨界阅读空间,让跨界阅读成为一种高阶阅读。跨界不是简单的叠加、混合,而是深度融合。“STEM”视角下的跨界阅读,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科边界正在模糊、消弭,科学与人文从二元对峙逐渐走向融合,“STEM”教育就诞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所谓“STEM”,是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综合教育。基于“STEM”视角,以“跨界”为核心引导学生阅读,就是跨界阅读。跨界阅读能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提炼阅读内容,根据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学科知识来解决。
一、跨界阅读需要大视野——跨学科透视
学科融合性是“STEM”视角下跨界阅读的重要特征。尽管从符号上看,“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的组合,但从“STEM”给予阅读的跨界意义上看,几乎可以囊括所有学科。过去,学生阅读往往局限于连续性文本阅读,而跨界阅读更多的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充斥其间的将是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说明书等。因此,跨界阅读需要大视野,需要进行跨学科透视。
跨界阅读需打破学科教材的中心,从相关学科中汲取营养。比如教学《莫高窟》一文,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采用情境再现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源,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仅凭教材中三幅插图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是很难体会莫高窟景色之美的,也很难领悟出课文的深刻内涵。借助音频、视频的光与影,学生就仿佛置身于莫高窟面前,能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在光影阅读中,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特色等。如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的特点,如《莫高窟》课文中汉字、词语、过渡句的美,再如《莫高窟》中句式、段落的对称与变化等。
在教学中,我还邀请了美术老师,让他从美术视角引导学生阅读。从不同学科的视角阅读,学生会受到不同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后,他们主动要求制作一份关于莫高窟的电子小报,并从网络上搜集了很多文字、图片甚至嵌入视频,制成课件。为此,我专门开展了一堂主题汇报课。在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己的跨界阅读向大家进行解说,和大家一起分享。美术、音乐老师也“卷入”其中,语文阅读真正变成了跨学科的“大阅读”。
运用跨学科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观察各学科间的联系和区别,就能通过小组合作形成跨学科阅读方案。实践证明,学科融通阅读是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跨学科教学应当适切、有度。
二、跨界阅读需要大情境——跨领域体验
“STEM”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跨界阅读,不仅要进行跨学科融通,更应当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对接、与社会对接,由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时空里创作出来的,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还原或创设类似情境。尽管不必课课如此,但我们要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演绎到位,学生跨界阅读不能满足于“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比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时,着眼于语文学科视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哥伦布船队的船员不畏远航艰苦、坚韧不拔的探险精神,体悟船员们顾大局、识大体,具有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等。但我认为针对这一课,不能满足于故事教学。语文教学应观照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生活。基于“STEM”视角,引导学生跨界阅读,要让学生获得跨领域的生活常识。这篇文章向学生介绍了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对维生素C了解得不多,所以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还存在着一定困难。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从网络上下载、阅读关于维生素的科普知识。在教学中,我突破常规文本解读的教学方式,用表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图表、解读图表的能力。学生围绕维生素C的名称、特点、作用、来源、服用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展开学习,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阅读,而是延伸到医学、生活、抗衰老、防癌等领域之中。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閱读。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制作了维生素C的使用说明书,对自己的表格作了精心装饰,对人体每天维生素C的摄取量、通过哪些途径摄取等都作了详尽说明。
借助语文连续性文本,让学生从连续性文本中摄取信息,拓展延伸阅读与此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并且创造非连续性文本,有助于培育学生跨界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生活,与生活融通,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深入发掘生活资源,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如此,学生阅读的内容必将丰富,形式必将多样。
三、跨界阅读需要大课程——跨技术整合
在助推学生跨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相关技术进行整合,让学生不仅可以进行离线阅读,还可以进行线上阅读。比如打造语文跨界阅读共享平台、在线阅读平台,组建班级局域网,创造人人通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阅读资料上传、收藏,可以进行共享阅读。如此,跨界阅读才能真正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跨技术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大大提升。
比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尽管文本中介绍的国际互联网内容十分丰富,如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聊天、游戏、查阅资料等,但还是远远比不上当下学生生活的丰富。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给学生建立了一个e资源包,将学生网络生活、电子生活的一些概念放置其中,如“电子钱包”“网上银行”“支付宝”“美团”等概念,让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延伸阅读、拓展阅读。学生借助手机、电脑等学习工具,进行网络阅读、探索、实践。通过互联网阅读,学生将心得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上传,逐渐形成了阅读交流的平台。在一个个圈子内,学生语文阅读边界不断得到拓展,阅读视野不断得到开阔。借助跨技术整合,封闭的语文空间敞开了,固化的阅读边界逐渐模糊。教材文本不再是“样本”,而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窗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课程》的作者麦克·扬说:“我们应该从‘基于事实的课程,走向基于实践的课程’。”基于实践,学生语文阅读课程就不仅是语文课程,而是“语文+”“生活+”“技术+”“互联网+”课程。
技术整合,给学生跨界阅读提供了广阔空间。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阅读者,还是一个主动的创作者。比如,学生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表阅读感言,进行文本改写、创编等。在这里,文本可以不断地被解构、重构。技术整合赋予学生跨界阅读的空间,让跨界阅读成为一种高阶阅读。
“STEM”视角下的语文跨界阅读,将师生的教学、生活与相关的学科、技术整合融通起来,拓展了阅读时空,丰富了阅读内容。这种跨界融通,不是简单的叠加、混合,更不是点缀,而是一种深度整合。“STEM”视角下的语文跨界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普教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6/02/28】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