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模式下以朗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王玉婷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英自然段词语

王玉婷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倡导大语文观教学,由一篇向一类文本的拓展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趋势。如何引领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点,坚持“读”的教学主线,在不同课时、不同目标的支撑下,将课文读实、读活、读广?我以《掌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以“实”为基,在第一课时将课文读扎实

第一课时的閱读教学,学生依照自学要求进行朗读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初读展开检查与交流,包括对生字词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在这一课时,将课文读扎实的训练就应该有两个着力点:

首先,训练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教学“经久不息”这个词语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理解。从词语的文字构成来看,“久”“息”这两个字都是能够理解的,组织串联也就可以大体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从文本的语境来看,人们在情绪饱满、情感充盈之际,鼓掌的力度和时间都会比一般时候更长。在准确感知了这个词语的大意之后,不能止步于此,而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理解这个词语的方法和诀窍,为之后的学习提供认知的策略和基础。所以,每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精心选择三四个价值点,让学生持续获取这方面发展的能力,比如可以借文中“忧郁”“犹豫”这两个词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词义。

其次,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还可以聚焦词语的不同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教学“残”字时,学生能够组词且不少,但对其所蕴含的多种意思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罗列与“残”相关的词语,并出示工具书中关于“残”字的意思,根据不同的词语进行辨析、甄别,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梳理与归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文中“残疾”一词的真正含义,同时又拓展了一批词语,形成“1+1大于2”的教学效益。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初读文本之后,我们需要强化学生的熟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熟读的价值不仅仅是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清晰地解构文本的内在层次。

鉴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其一,每读一部分就驻足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逐段突破,在串联汇总之后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其二,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就这篇《掌声》而言,“小英原来的样子是怎样的?”指向课文的第1自然段。然后,教师再相机追问:“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才让小英有了变化?”教师指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接着,教师再次设问:“在这一事件之后,小英又有了哪些变化?”这样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于第5和第6自然段上。最后,充分关注整篇课文,引领学生思考:“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究竟是为了讲述怎样的道理?”

正是在这样熟读的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读、精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养成高效阅读的习惯。

二、以“活”为宗旨,在第二课时将课文读灵活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精读中将课文真正读懂、读活。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精读可以据点展开,也可以依线展开。这篇课文是依循着小英情感的变化这条主线展开,为此教师专门设置了两个着力点展开教学——小英在转变前后两次掌声所起到的作用。

在组织学生阅读小英原先状态的语段时,教师重点聚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运用叠加的方式展开朗读,引领学生将“坐在教室的一角”“总是”“默默地”这些关键词逐步叠加到朗读过程中,感受小英一开始的忧郁与自卑。在感知小英变化时,教师紧扣课文中“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一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甚至”一词,一方面在于其前后内容之间的对比,另一方面源于小英变化前后的强烈对比,更为重要的是“甚至”一词促发了学生高效的真实思考,是同学们爆发出来的掌声给了她赞扬、给了她力量、给了她鼓舞……最后,学生对比朗读,感受掌声对于小英所起到的神奇作用。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聚焦两次掌声,让学生思考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分别传递了同学们怎样的意思,小英从中又能感受到什么……从这些价值点入手,披文入情,让学生感受到小英内心所经历的折磨,紧扣了文本表达的关键所在,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梳理了课文中最核心的价值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融会贯通地朗读课文。此处的融会贯通,既可以是语段之间的融通,可以是段篇之间的融通,也可以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融通,还可以是课堂内外之间的融通,真正地将文本读活了。

基于这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在构思上的鲜明特点:先展现了小英一开始的忧郁自卑以及形成的原因,然后相机呈现两次掌声,最后描写小英的变化,揭示掌声的巨大力量,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教师对朗读的整个过程,由点串线,连珠成串,这对于进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三、以“广”为愿景,在第三课时将材料读广阔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的单一维度下,而需要联系课堂内外,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读实、读活的基础上再读广阔,借助于丰实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此,在一些经典类型文本的教学时,就可以增设第三课时,让学生在读大、读广、读深上下足功夫。

《掌声》这篇课文所表达的真实用意,作者利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盘托出,很多教师会直接要求学生在朗读这段之后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感知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拓展补充主题相关的绘本《我想要爱》,将学生的认知从相互关心、彼此鼓励的层面逐步提升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层面上。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就始终紧扣一个问题:爱究竟是什么?有了爱会怎么样?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感知也就丰富多样。对于老山羊来说,给孩子喂奶就是爱;对于土拨鼠来说,能够讲故事就是一种爱;对于小兔子来说,吉米对小兔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爱在不同的人物面前、在不同的故事里都有着不同的表现。为此,教师专门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人们用最具美感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的爱。有人认为爱就是懂得分享,在爱的浸润下我们才不会感到孤单;有人认为爱就是春天的一阵微风,有了爱的吹拂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温暖;还有人认为爱就像是妈妈的怀抱,有了爱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

学生们的体验和认知无疑是丰富而多元的,他们在绘本的认知下所得到的熏陶也是深刻的,当所有学生的内在心灵被激荡起来之后,他们内在的认知感受就能充分表达。为此,教师设计了专门的句型,并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爱是          ,有了爱会          。有了这种对于爱的认知,教师再相机补充《猜猜我有多爱你》《长大做个好爷爷》《我是霸王龙》等,让学生对爱的解读不断深入、不断丰厚,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并规定了自主性阅读的时间节点以及交流评价的时间,最后再重新回归并聚焦到教材中的《掌声》一文,学生对文本解读形成了质的飞跃,真正清楚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所揭示出来的道理,提升了课内外阅读的效率。

三个课时的教学,教师始终以“朗读”作为串联教学板块的手段,引领学生先后经历了读实在、读灵活、读广阔的思路,构建出以教材文本为基点,以补充拓展的类文本为核心的教学框架与体系,有效推动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文本解读能力以及言语表达素养的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小英自然段词语
小英的烦恼
找词语
秋天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数字谜语
美丽的秋天
词语积累
叫爸爸
巧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