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桥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引导其成为继承传统优秀传统,同时又服从现代社会公德的人。此要求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将德育以多样方式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借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实践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继续发展,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知识的限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德育渗透到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因素。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采取多样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良好道德的熏陶,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实施德育的载体。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之前,往往会细心地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1.挖掘教材中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思辨性的学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其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抓住矛盾点和突破点,以此提升其学习能力。以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y=kx+b解析式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执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该解析式中的四个未知数是不知甚解的。面对此情况,我进行了这样的强调,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这个解析式中的b和k的值,但是,我们知道b和k是这个解析式中的已知常熟,而x和y是两个变量。只要我们将(5,3)和(2,-1)这两个点带入到解析式中,就可以获得b和k的值,接着将其看做是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未知数就可以了。如此解释,可以使学生明白,相同的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既可以充当已知常量,也可以充当未知变量。如此教学,不仅可以学生扎实掌握所学,还可以使其获得思辨能力的发展,不至于陷入到知识的泥沼中。
2.挖掘教材中对审美能力培养的因素
著名的数学加罗素曾经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其同时还拥有美。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立足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教材之中,挖掘美育因素,以此采取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且,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渗透美育,还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深入到教材中,挖掘其中的语言美、形式美等。以“平行四边形”为例,这一章节是按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这样的过程来进行讲解的。在第一节课,我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运用手中的材料自主制作平行四边形,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在第二课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引导学生自由地活动角,从而在动态的演绎中获得矩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关系。在第三节课,我则继续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增加“邻边相等”此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感受菱形的形狀。在第四节课,我引导学生以菱形为基础,动手制作正方形。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还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哪些四边形是轴对称的,哪些是中心对称的。再以此为基础,我鼓励学生回归生活,探寻生活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图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法方式
在挖掘了德育因素之外,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打破传统知识灌输的限制,借助多样的方式,将知识中的德育因素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数学教学变得艺术性。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讲授与其他方式实现德育渗透。讲授法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往往会以直白的语言、直接的态度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传授学习方法等。所以,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讲授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讲授法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具体地,我在组织图形教学的时候,会将讲授法与多媒体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观看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利用语言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窥探其中的美。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承担育人重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多样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98-99.
[2]徐玉荣.论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