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摘要: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其高年级数学学习和未来长远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从注重课堂提问、运用教学工具和引导实践操作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所必需要具备的能力组合,是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彻底转换观念与思想,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探索高效的方法,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和基本环节,科学且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同时也要在设置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的水平作为出发点,以提出启发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与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问题入下:在一家养鸡场中,公鸡有168只,公鸡比母鸡少135只,那么母鸡有多少只?公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展开思考,经过学生们的认真分析与思考,学生们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教学工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形象思维较强和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這势必会影响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工具的运用能优化知识呈现的方式,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再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和呈现给学生们,优化学生感官认知,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主要考察了学生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所以,为了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笔者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首先,笔者使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笔者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梯形图片,让学生们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进而增强学生们对两种图形的理解。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教学工具,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三、引导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思维深度
实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一部分,实践操作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适当地向实践方面拓展延伸,重视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给予学生们实践操作和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实现手、脑并用,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直观感知并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强化大脑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度,充分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强化学生们的思维深度,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手工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构建知识结构。上课后,笔者为每位学生下发两张卡纸,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圆柱与圆锥的结构,制作出圆柱与圆锥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有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计划。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把握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强化自身思想和素养,利用注重课堂提问、运用教学工具和引导实践操作等方法和策略来革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卢花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63.
[2]张宝.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