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丹丹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在面对即将升学的初三学生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教会学生知识,教师肩上的压力略显沉重,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观念;学习兴趣;教学手法
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要求不达标的现象,“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等教学诟病让人议论纷纷,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充分得到知识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教师所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是作者从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教学手法三个方面,对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中扮演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化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师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因为化学知识本就枯燥乏味,再加上课堂环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抛弃旧观念,转变新观念,以学生为主导,运用特色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这一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我用装有稀盐酸的试管滴入AgNO3溶液中,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清水变牛奶”,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果然一杯清水变成了牛奶,有些学生还嘀咕好不好喝,我告诉学生:这个是不能喝的哟。接下来,我拿出另外两种无色的液体,让大家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不断,有的说变果汁、有的说变可乐等等,这时我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无色酚酞的烧杯中,在同学们期待的眼光中,液体逐渐变为红色,同学们表示疑惑,我对此不做讲解,继续下一个“果冻魔术”,将CuSO4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清虑掉上层液体,将蓝色沉淀物倒入小方块盒中,我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小果冻!也不能吃哟!”同学们发现这些有趣的化学现象,积极的打开书本,向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此时,我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展示,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二、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运用化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如: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礎的学科”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研究。蜡烛作为日常家中必备的一个照明工具,学生对其不太陌生,有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不太感兴趣,发现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开始时拿出一支蜡烛,点燃使其充分燃烧,学生对老师的做法不太理解,都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随后我将蜡烛吹灭,熄灭后的蜡烛随即冒出一缕白烟,我向学生提出问题: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这缕白烟,你们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说没什么反应,有的说可以点燃蜡烛,有的说可以闪烁一下火光等等奇思妙想的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进行实验点燃这缕白烟,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下,火柴通过这缕白烟点燃了熄灭后的蜡烛,同学们纷纷表示惊奇,我此刻告诉大家,可以从手中的教材中寻找答案,同学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态度去学习接下来的课程。通过身边简单的蜡烛燃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化学是一门多样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验的操作重点,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有实践操作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定律的含义,我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演示实验调整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要点。在实验开始前,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我们所学的这知识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实验的前后双方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如果有沉淀物的生成,那么生成物的总质量会不会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多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谈个人的看法,使问题完全集中于实验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变化上,并让学生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前明确问题导向,学生的实验就容易成功,也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的能力。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满足了教学课程的要求,还有利于学生高效理解和对化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课堂教学的不断革新也离不开广大教师积累的实践经验,让我们在今后的教改之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郭盛敏.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2]王海光.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 学周刊, 2013(13):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