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2019-09-10 07:22汪燕
科教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国际化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汪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职教育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02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还处在不停的探索阶段。怎样加强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时代賦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1 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

职业教育国际化,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种内涵,其国际化既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水平,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职教育国际化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我国急需加强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讨基于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为培养能够承接海外业务的人才转变思路,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2)高职教育国际化顺应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的需求。2019年1月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为义乌市、浙江省乃至全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到2035年,构建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国际贸易机制,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依托,要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就必须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对国际规则有全面认知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理应担当起服务,助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重任。

(3)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实施“双高计划”的战略选择。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的一股重要力量,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双高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强调学习借鉴和融合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从国外引入了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以及德国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这些源自国外的课程模式对于转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开拓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增幅较大,但仍存在对外开放广泛性不足、对外开放意识较弱、国际通用性不强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教育逆差”等问题

(1)高职教育国家化课程建设基础薄弱。我国高职教育的对外开放工作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限于经费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国际化办学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国际化办学的专业建设标准尚未明确,国际化战略规划的制定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课程设置千篇一律,仅仅满足于本土化教学的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模式构建上未能做到与国际接轨,导致培养结果存在“不被认同”的窘境。

(2)高职教育国际化质量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通过合作办学等各种方式从职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引进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但是国内的高职教育发展参差不齐,资源建设亟需提高完善。有些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方面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将自身优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在进行国际化实践过程中对合作的国家和合作项目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分析。没有将教育输出纳入国际化教育体系中,在对外吸引力方面没有提上意识日程。

(3)高职教育国际化受益面不广。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2017年招收全日制留学生11500余人,比2016年增长65.2%,虽然增幅较大,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占当年高等教育来华学历留学生总数的4.76%,占当年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的0.1%。在分布上,留学生较为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11省市,还有部分省市及80%以上的高职院校基本没有留学生,高职教育国际化体系还不完善。

3 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索

当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以2017年为例,拥有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在校生源将1100多万。“一带一路”建设以来,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面对国际化的趋势,职业高校应该朝什么方向改革探索,笔者认为,基本上脱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地方离不开,二是行业都认同,三是国际可交流,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盘活机制优势,推进高职教育的民间化。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教育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前提。破除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单一的办学机制,在于发挥社会、企业、行业等资源优势,鼓励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民间教育合作交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一是企业化参与。发挥名企办名校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要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发挥行业标准制订者、行业人才培养者的优势,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甚至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加大“双师型”教師培养,吸引大型企业设立实验、实训平台,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据点。二是订单式培养。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建设中来,在专业设置规划、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广泛吸收企业的建议意见,让企业的生产、经营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鼓励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构建科学独特的精准式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共同合作育人的互助双赢。三是行业性指导。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按行业分类体系,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5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咨询服务功能,引导高职院校直面市场,直导技术,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

(2)立足国际视野,推进高职教育的融合化。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与中国职业教育规模是匹配的话语权,关键在于能否为国际职教发展提供一套特色鲜明的“中国方案”。一是输出一套标准。在国际交流的日益碰撞下,当务之急是开发一套既具有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又符合国际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标准,邀请“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一起参与,在课程互享、学历互认、资格互通等职业教育方面建立通道,并形成与国际标准相互衔接的质量评估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学历走不出国门的窘境,实现高职教育体系国际性的互联互通。二是打造一个平台。标准的推广离不开平台的借力,目前,国家重点开办的“鲁班工坊”,这一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的重要平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目前,如何面向当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把我们的标准输送出去可以以“孔子学院”模式作为学习借鉴对象。用这个职业教育标准培养的人,都可以贴上我们的标签,这样我们的投资走到哪里,技术跟到哪里,培训标准和平台就进到哪里。三是培育一个联盟。国际化的道路上,个别院校能力受限,没有放大效果。可以借鉴“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做法,可根据区域分布或行业属性成立职校专业联盟,共同构建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布局,推动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国际发展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推动中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

(3)扎根本土实际,推进高职教育的特色化。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更多的应该考虑展示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一是突出自身特色。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未来主流技术、新兴产业,结合自身需求及区域实际,培育和打造一批“拳头品牌”,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之路。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义乌小商品城的独特优势,开设创业学院,开启了实战创业的特色教育模式,学生创业率连年居全省高校首位,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学校获得“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留学生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名列第一。二是注重科研引领。随着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技术研发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力的重点。高职院校通过科研创新搭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交流平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和管理人员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甚至将沿线国家优质科研项目转化到本土来,促进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三是契合双方需求。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借力地方政府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的契机,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探索开展(下转第23页)(上接第4页)各具特色的国际教育办学模式,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急需的人才保障,共同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实现共赢。

(4)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职教育的合作化。服务能力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一是服务地方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好政府的引领作用,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建设能力水平,成为当地政府经济文化交流的号手、推手、助手。如义乌近几年“义新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名片,贸易成为义乌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义乌当地的职校可趁机趁势开设贸易行业的培训,加大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二是合作交流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以来,越老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国企参与到沿线国家的建设中来。高职院校可借帆出海,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校助力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对准企业“胃口”,契合企业需求,开设“海外订单班”,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境外办学可以以校企联手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以企业为主导,而内涵建设和日常运营则以高职院校为主导,分工合作,为本土企业的海外事业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形成与“走出去”企业“相互依托,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职教模式走出去。以国际班和国际合作项目依托,开发设置双语课程,创设职教课程国际品牌,在语言与技术共同发展方面推动国际化课程教学标准研究,探索以教师及學生为主体的国际化教学活动开展模式,引导教师和学生“走出去”,联合举办世界性的职业技能赛事。

课题项目: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华地区为例,课题编号金社科〔2019〕重点ZD2019074

2019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045)

参考文献

[1] 李才思.“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扩大开放的路径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 刘楠,高汝林,吕海侠.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途径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

[3] 平和光,程宇,李孝更.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

[4] 任文莺.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和改进研究探析[J].英语广场,2019(1).

[5] 苏娟,张丽.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新丝路学刊,2018(3).

[6] 柯婧秋,王亚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全国23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6).

猜你喜欢
国际化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