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学教育发展的当代中国法治人才观考量

2019-09-10 03:35郭红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2期
关键词:法学教育

郭红梅

摘 要:法治人才观是法学教育发展的指导理念,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国情,适应全球化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法学教育发展的背景,结合总书记法治人才培养观的要求,探讨了当代中国法治人才观的其实现路径,希望有助于法学教育改革与法治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治人才观;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深化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法学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法治人才观,成为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法学教育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法学教育处于深化改革时期,法学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关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才能符合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发挥法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整体布局,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律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时期,我们要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法学教育发展要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

第二,全面参与全球治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参与全球治理,所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涉外型法律人才。中国的声音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依靠卓越的法律人才,才能有效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第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决定,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研究、师资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提高法学教育质量。

第四,我国于2015年正式出台了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强调法治人才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建设,将立法、司法、执法等队伍统一到法律职业队伍中,明确正规化的法学教育是准入条件,促进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和专门化发展。

第五,《法学类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和法学类专业评估。该标准对法学教育明确了教育质量标准,使法学教育从粗放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严格准入门槛,坚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办学机构,保障了法学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部署,开始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分类培养,得到了国内法学界的认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对法学教育发展起到了范本性作用。

二、总书记法治人才培养观的内涵与要求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法治实践

总书记在“5·3 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用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法治实践,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培养优秀的法治人才。法治实践的指导理论,要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理论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要把握中国法治文化的传承价值,总结法治建设中的成败经验,借鉴各国的法治经验,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性和原创性;要联系法治实践,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法治建设问题,指导法学教育的具体实践。

(二)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要求

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我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体制机制,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国情,也有长期积累的经验,要服务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植根于传统法治文化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的有益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

(三)正确处理知识与实践教学关系

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使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割裂,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知识教学后的检验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教育领域,这种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行由来已久,缺乏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使法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总书记强调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打破高校与社会间的壁垒,引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要求高校要重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与实务部门联合,加强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新时期的法治人才培养,要符合时代要求,做好涉外型法治人才的培养,以迎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如影响深远的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进行限制,并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这需要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因此,要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涉外法治人才,拥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纠纷中维护国家利益。

(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

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以德治国,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在法学教育方面,需要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只有法治人才内心有道德的准绳,才能坚守法律底线,杜绝贪腐、滥用职权、暴力执法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立德树人是法学教育的立身之本,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德法兼修。

三、法治人才观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育

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研究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全过程,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第二,要重视法治思维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增加比较法学等方面的课程,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人文情怀。

第三,要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法治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实务界加强沟通,提炼规律性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二)完善法学课程体系

首先,要对法学内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研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纳入课程和教材中。

第二,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国外法治成果,丰富自身的学科体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第三,革新教学方式,遵循教学规律,压缩必修课程学分,精炼课程体系,丰富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重视个性化培养,以辩论式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学习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设置跨学科交叉培养计划,如培养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多层次的法学人才。

(三)坚持协同创新,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要打破封闭环境的壁垒,加强交流合作,可以成立教育联盟,与他校实现跨校学习、教师互聘等合作;可以与政法部门、实务机构合作,设立实习基地,选派优秀教师挂职学习,引进实务部门工作人员讲学等,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四)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要丰富法学教育的国际合作项目,可以建立法学教育联盟,师资、学生互派,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合作办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国际化元素。例如国际经济法学生接受全英文教学,模拟国际法庭等实践教学,定期到海外学习等。

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必须加强法治人才的培养,创新法学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有效的贯彻落实,这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董娟,李俐娇.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7):1-7.

[2]肖育.浅析习近平法治教育思想实践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9(19):118.

[3]袁合川,曾诗.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9(19):199-200.

猜你喜欢
法学教育
高校理工科知识产权教育改革研究
审视与倡扬:司法考试冲击法学教育的去功利主义考量
浅谈当代我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试论法律职业精英化与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系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下法学教育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