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
摘要:如何进行农村小学数学低效课堂的现状分析,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妥善解决,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小学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更多的体验机会,指引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才是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的关键。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引用一些趣味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得以持续加快。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现状;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农村地区的学校分布十分广泛,教育体系的构成非常复杂。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政策到基层,但是实际的落实情况却很不尽人意。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尚未明确,部分教师只会凭借灌输指导,让学生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抽象思维的活跃,学科成绩的提高。学生抵触的态度很明显,厌学的情况很严重。要想改善上述弊端现状,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有效策略的具体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现状及原因
(一)教师素质不适应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归因对象,对造成课堂低效状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适应小学的数学教学,他们有的年龄偏大,育人观念转变起来十分困难;有的学习能力较弱,对一些新思想、新方法的了解不到位,掌握不熟练;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针对客观的问题作出具体的研究,极大的制约着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课堂讲授过多
一些农村数学教师讲课时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因此常常列举很多实例让学生去分析,为学生提供解题的办法,不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更不尊重他们的主体意愿[1]。课上拼命灌输,课后却不理不睬,学生盲目记忆、被动思考的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学的信心,求知欲望也随之下降。经调查,笔者发现这一问题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教学《年、月、日》时,有的教师不懂得学会放手,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一味地讲一年有多少个月,哪些大月,哪些小月,要求学生记住每个月有多少天,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尽人意。其实,有很多东西听是听不懂的,必须要自己动手才行。针对大小月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 “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每月的天数,并让学生亲手尝试制作一下年历卡和月历卡,有了体验才记得牢靠。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应对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地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反馈。
(四)小组合作形式化
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地、无趣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五)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农村小学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但能够真正服务于自己教学的很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水平也有待于提升,二是缺乏主动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自觉性。
二、应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自古以来,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在课堂改革的不断探索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牢固。所以,老师的观念必须改变,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體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学生的互动参与,才能让知识消化得更快。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理解、探究并掌握新知识,从而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然后引导学生口述:“我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推理得: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 × 高
综合上述认识,以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知。这样,每个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整理,人人都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并深化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与质疑探究能力。
(三)注意课堂上的情感互动
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2]。如教学《积的近似值》例6时,把小狗和“小偷”的课图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顺利地学会了数学知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随之不断升高,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你的课,期盼着下一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转化后进生
农村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那就是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后进生也相对较多,他们努力学习的思想观念淡薄,学习兴趣缺失。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后进生呢?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两点:低起点,梯度小;突出重点,勤加练习。二是耐心引导,查缺补漏。三是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责备。最后是教育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思想惰性。只有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高效地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农村小学数学改革时,应该结合当今发展的状况以及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兴的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解决农村小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国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问题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7):70-72.
[2]王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现有教学模式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