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阳才
摘要:体育这门课程的开展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活动中去,就必须要让他们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才会始终充满热情和动力,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与疏导进行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引入教育游戏,要深入分析整合教材,平时注重进行语言激励,另外还要关注良好氛围的营造,从而真正让小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策略
引言
现阶段,体育课堂随着逐步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位学生共同喜爱的课程,但对于不具备完善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堂并不能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可能具有厌恶心理,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并且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需求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建立兴趣课堂。也只有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与疏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
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
体育實际上是一门源于游戏的课程,体育教学一般比较开放,蕴含趣味性,这才令很多小学生所喜爱。但是,有的学生在上完一段时间的体育课程之后,往往会讨厌体育课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厌烦感会越来越重。所以,就需要在刚接触的时候,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从而促进体育课堂的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思考能力,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小学时期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喜好,虽然喜爱体育课堂,但他们不懂得如何去选择锻炼的内容,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1]。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疏导的策略
2.1引入教育游戏,寓教于乐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喜欢玩耍的年龄,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游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是依靠游戏的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喜爱上体育课程活动,从而促进自身的兴趣发展和体质锻炼。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体育课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以此为今后的体育课程打下一个基础[2]。以跳远为例,教师就可以依据游戏的特点进行跳远教学。如单腿跳比赛,教师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男生分为3组,女生分为3组,由教师先示范单腿跳生物动作,让学生一起学着做。比赛开始以后,由每组第一个同学单腿出发,要求动作标准,同时可以要求其他的队员监督好;到达终点时学生的脚还不可以落地,绕过终点继续跳回起点;第一位同学跳回起点时,同第二位拍手才可以出发,并且依次前进,最终最先完成的获得胜利。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体育技能,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体育意识,获得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效果。
2.2立足于教材分析,完善教学设备
体育课程虽然是一门课外课程,但也需要具有完善的教材。体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参与,从而提升体育课程的整体效果。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具有的球类活动有很多,如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也有田径类的、体操类的、游戏等等很多的内容,但小学时期的学生并不具备完整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特点进行教材的有效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完善,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体育兴趣的培育奠定基础[3]。此外,教材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体育课程实践的场所、实践应用的器材等等,完善的教学设备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学校建立完善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乒乓球台等等,小学生就可以依据实际看到的器材进行自我意识的完善,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有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是不需要器材的,如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等,这些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的锻炼,也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3利用语言激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是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时,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依赖的对象。教师利用语言激励强化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疏导,可以依据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听从,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教师利用语言激励的过程中要注意下两点:一是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多进行课堂提问,或者多开展动手活动等,这些都会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再加上教师给予的适当表扬,定会让他们兴趣十足;二是教师要多接近小学生,与他们沟通,搭建沟通的桥梁。多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教师,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关系很好,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体育课,这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有帮助。
2.4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竞争合作
在小学生的体育课堂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的开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学习的培养和疏导,从而建立和谐发展的师生合作关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时代的体育课堂。因此,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建立快乐氛围的体育课堂[4]。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在讲解完基本篮球技巧,学生经过练习已经基本掌握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之间的对抗赛,也可以进行单项的运球、投篮比赛等等。再比如在跑步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三足赛跑的趣味比赛,每两个人为一组,将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比赛哪个小组能够最先到达终点,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类似上述这两种体育竞赛的开展,都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参与兴趣,他们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逐渐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这还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所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的孩子是培养体育教学兴趣最好的阶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与疏导,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感受到真正的体育课堂知识,并且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体育观念,加大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小学生培养自身体育锻炼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圣福.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5(12):53.
[2]单维杰. 关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98.
[3]刘志军.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6(08):45.
[4]黄浩.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2016(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