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高校公体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的应用

2019-09-10 07:22唐林唐艺菲肖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化大学生

唐林 唐艺菲 肖丹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融入课堂。但在信息化教学在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的应用还有所不足。为了弥补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信息化的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到了关于大学生安全能力的样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了大学生在体育安全意识与处理体育事故能力方面的一些不足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提高对学生进行安全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搭建信息化安防教育平台的诸多设想,期望能以安防平台的搭建来服务高校师生在体育安全方面的教育,尽量减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化;大学生;安全能力提升

1.大学学生公体活动安全现状分析

1.1大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前后的情况分析

根据我们对4个高校所进行教学班共计250名同学们进行的调查,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61%左右的学生有过受伤经历,其中学生的受伤经历大部分集中在课外运动(约占59%)和体育比赛(约占23%),而课堂内受伤的学生占约18%。在体育课上受伤的学生中,虽然有近80%学生的老师对出现的事故进行过预防处理,但仍不能避免学生的受伤。

在课外运动中,有近64%的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运动前,有约59%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场地器材的检查。由此可见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仍然不强。有85%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在感到不适时及时停止运动。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对常见不适与出血外伤的处理能力较高及处理适当的学生分别占约60%与54%,而对扭伤、拉伤等伤病能进行处理的学生仅占约47%。不了解如何处理骨折、昏厥等严重事故的学生占约74%。从这几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比较擅长于不适与外伤的处理,但对处理其他常见事故的能力较弱。

1.2大学生在运动中的受伤影响因素

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学生体育活动受伤情况课外明显高于课内。在体育课堂内学生多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不适宜、身体对抗和个人身体素质弱而导致受伤。而在课外活动中,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运动量不适宜导致受傷的的学生比例较在体育课上相同因素导致受伤的学生比例更低,但是身体对抗造成学生受伤的比重更高。此外,在比赛活动中,学生受伤主要是身体对抗和身体素质较弱等的原因而产生。

1.3大学生在运动受伤后的处理

调查显示,学生在受伤后大部分选择进行自我调养,但也有约一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或者就医。学生对于运动不适与出血性外伤的处理方式比较明确,但对于扭伤、骨折等非显露性外伤的处理能力较差。

1.4大学生安全能力水平分析

由表格1数据可知,目前大学生运动受伤多由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与没有检查场地器材的意识等因素造成,这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不高,经常对运动安全抱有侥幸心理,致使危险发生。并且大学生们对于不同的伤势处理不了解,伤后疗养能力不足,多数不经诊断只是通过静养来缓解症状,这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事故的处理能力不足。

2.提高大学生安全能力的必要性

国务院安全厅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安全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其他活动不同,体育运动中学生多以身体活动为主,在运动过程中稍有不慎,学生就有受伤的危险。

2.1体育运动事故具有复杂性

运动事故是由学生、教师、器材场地、气候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每一个因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体育活动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如果学生意识不到位,对运动事故抱有侥幸心理,不去准确执行教师的动作或活动要求,自然会导致发生危险或体育运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运动方式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每种运动项目的危险因素都不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笼统的提出适用于所有运动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意识形态层面防止体育运动事故的发生。

2.2体育运动事故具有突发性

体育运动事故的成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因素是可见可控的,而隐性因素是不可见也不可控的,往往潜藏较深。由于隐性因素的作用,人们往往无法预料到运动事故的发生。显性因素可以通过对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的仔细地检查来预防。而隐性因素无法通过表象来预防,只能进行主观判断。人的主观判断总会有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最大限度的将隐性因素转化为显性因素,不断减小隐性因素的影响力,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2.3体育运动事故具有差异性

体育运动是学生智力与体力共同参与的运动,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同,这就导致同一运动项目中,不同学生的安全程度不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受伤的概率就高一些,而身体素质强的学生受伤的概率低一些。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存在身体对抗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学生在进行此类运动时受伤的概率就大一些,而在进行田径、游泳等运动中,学生受伤的概率就相对较少。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学生的受伤情况复杂,预防起来难度很高,如果学生自身对于这方面的意识较弱,就很难避免事故的发生。[2]

3.信息化公体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分析

3.1搭建平台的必要性

3.1.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已经大跨步地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方方面面地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一切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尤其显著,他们喜欢通过网络沟通交流,彰显自我,同样也习惯于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些都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转向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3.1.2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理念

教育部在2018年4月13日提出了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中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建了相关规范。可见,国家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浪潮,积极建设一个可以支撑学生,支撑全社会进行可持续学习的平台。

3.2平台构建的对象和内容

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应该是储存知识、分析数据的平台,而应该是为了教师学生更方便的、更有效率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平台。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多方位的安防教育平台,不仅针对教师和学生,同样也包括对社会相关组织。

3.2.1以学生对象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开展都应围绕着学生安防教育平台对学生工作有伤前预防、伤时处理、伤后疗养、线上课程共四大方面内容。

3.2.1.1伤前预防

预防工作是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受伤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强制观看体育安全教育视频、进行体育安全能力考试、组织体育安全有奖问答、举办体育安全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同时,平台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运动的准备活动教程,并提供如视频讲解、要点讲义等资料,并督促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安全平台将结合当地气象局的气候信息对学生进行适宜运动推荐,防止学生在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受伤的情况。安防教育平台将收集大量现有资源,并定期招收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安防短视频的制作。将学校家长的长篇说教通过直观有趣而且接地气的短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

3.2.1.2伤时处理

当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受伤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加大治疗难度,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会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但是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甚至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了解很少,没有足够的处理知识与处理经验。安防教育平台将对接医院医生,录制各种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为学生提供外伤的简单自我诊断方法与自我处理方法。在学生不方便及时就医时安排医疗人员在线视频指导学生处理疑难伤情。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避免影响学业,也可以减少医院救护车出勤次数,节约医生就诊时间。

3.2.1.3伤后疗养

受伤后如果疗养不得当,会对身体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学生在运动受伤不重的时候往往选择自我调理,这很有可能留下不易察觉的“暗伤”。而对于较重的伤势,如果在问诊后没有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也会使身体机能受损。安防教育平台将指导学生进行伤后处理教育,通过视频,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伤后疗养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指导意见。同时,平台将接通学生医保系统,方便学生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提供学生的治疗数据。

3.2.1.4线上课程

安防教育平台将收集知名体育运动员与体育教练、体育教师等人的授课视频,让学生通过线上自主选课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进行学习来解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不同的问题。

3.2.2以教师为对象

3.2.2.1课内

安防教育平台会为教师提供课堂服务,学生可以通過扫码,输入课堂暗号等方式加入某老师的课堂。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下扫码来进行课堂签到,也可以上传课程相关资料与课件、发布课堂公告和布置课堂作业。每个课堂都会创建讨论小组供教师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使用。除此之外,平台将通过数据采集,对接学生的线上教学行为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

3.2.2.2课外

平台将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为体育教师提供不同的服务,如定期进行某种运动项目的集体培训或聘请某运动项目知名教练进行教学讲解,来提升我国教师的整体意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安防教育平台也会为教师推送其所教体育项目的最新资讯或者专业运动员的专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学生。

3.2.3安防教育平台除了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服务外,也可融合线下专业社会力量进行合作,为各学校提供优质优价的安全运动装备。同时,也应扩大体育安全员队伍,如聘用具有一定体育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来集体进行体育安全员培训,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知识完备,经验丰富的体育安全员,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扩充和丰富了队伍,让他们进入公体运动场所来帮助运动者解决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安全问题,尽可能减少各类运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公共体育安全教育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大学生的公共体育安全能力亟待提高,而体育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能够帮助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相对而言,仅在大学阶段的课堂内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仍欠缺一套能够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均可开展的安全教育策略,而在信息化浪潮拍打的今天,体育安全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平台来为广大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顺顺,覃晓红.基于易班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高教论坛. 2019年,02:56~57.

[2]黄清.湖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的现状研究--以长沙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1、唐林,男,1963年9月出生,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师,研究方向:篮球、田径教学。

2、唐艺菲,女,1990年11月出生,硕士,湖南常德人。南华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助教。

3、肖丹,女,1994年1月出生,湖南湘西人。湖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信息化大学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