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学思结合在当代教育情境下的价值意蕴

2019-09-10 07:22苏曼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孔子

摘要:孔子的学思结合思想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历来备受推崇。学思结合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继承和发扬孔子学思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孔子;学思结合;当代教育;价值意蕴

孔子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文化圣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私人办学的先河,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饱含着大智大慧,至今影响着世人。纵观孔子的一生,从少年时期就有志于学,直至晚年仍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篇》)的学习状态。孔子在三十岁左右时开始办私学,广收弟子,由此可以推测出孔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生涯是同步进行,交织在一起的。钱穆说:“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1]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理论不仅在产生之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即使在当今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孔子提出来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光辉的师德典范,对教育者来说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孔子教学理念中的很多思想已然成为当代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启发诱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笔者认为其中的学思结合思想在当代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孔子思想中的学思结合

(一)何谓学思结合

在孔子有关学习的思想中,学思结合是孔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总结之一。《论语?为政篇》记载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看成是孔子对“学”与“思”辩证关系最精妙的论述。意思是只一味读书学习而不加以思考,就难以理解领会知识的真正意义,更难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甚至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而只思考不去进行脚踏实地的学习,即使思维能力再强,学业也会如沙上建塔,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一无所获。学习和思考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在学习时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把学习和思考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既增长知识又有所领悟,这样才会有所长进,获得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也曾经说到他的学习体会,“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二)怎样做到学思结合

既然学思结合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那怎样才能做到学思结合呢?孔子及其弟子们对此也提出了可行的主张,这些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孔子认为治学的方法遵循由学到思,再到行的路径,其中思担当着把外界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受教育可运用的知识的重任。思的方法有近思、远虑、自省等。首先是近思。《论语?子张篇》中孔子弟子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同时坚守自己的志向;诚恳地提问,同时多思考最近发生的事,仁德自然就学到了。《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由此可见,孔子主张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慎思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会学有所获,不断提升自己,求得“仁”,成为“君子”。其次是远虑。君子有远见,正是因为他们懂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的道理。最后是自省。在近思和远虑的基础之上,君子方能做到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见其过而内自讼”,(《论语?公冶长》)从这些话语都可以看出君子正是通过自省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见到别人的长处并学习而成就自己的。

二、学思结合在当代教育情境下的价值意蕴

当前的教育情境中,学校和家庭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求教师和家长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反观我们近年的教学改革及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实验,可以知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在逐步重视教学方法的问题,并在不断尝试,努力改进,力求寻找出科学的方法,探寻帮助学生成长的最佳辅助路径。确实现在的教育领域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精彩纷呈。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模式化教学依然大量存在,旨在培养掌握各种文化知识,会做题,能考出高分的“工具性”人才,但这和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不符的,这样的人才也难以担任创新型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在教育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该怎样运用学思结合的方法真正构建符合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情境呢?

(一)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受教育者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多动脑筋,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疑问时,思考过后仍无法解答,这个时候老师要善于把握住时机,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与系统化,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适时有效的引导便是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的启发性教学原则。此原则强调“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2]教师就是要适时而不过度的予以启发指点。对于教育来说培养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二)适度有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要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还需对已学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重新建构,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应用知识。但现在的教学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的调控,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急于给学生讲解各种知识点,课后又必须通过大量的习题去巩固,毫无疑问知识的巩固需要适量的习题来加深印象,但也要适量。当学生陷在大量无效的练习中时,虽然会短时间内取得高分,但却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成长,所以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有效和适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为根本目的,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质疑去探究,做到真正的理解,从而高效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孔子有关教学思想中的许多观点,是我们当今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 [M].上海: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

[2]李宜华. 浅析孔子教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1-3.

作者简介:苏曼(1982.8-),女,汉族,安徽颍上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学教育。

课题名称:文化自信视野下国学经典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定位与开发——以安徽省内高校的师范生教育为例,编号:SK2018A1036,类型: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阜阳 236015)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
孔子在哪儿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