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娅
摘要: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音乐。本文以古诗词教学融合歌曲为例,分析了古詩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形式美,让古诗词诵读教学与音乐结合,让学生感觉古诗词意境,以此提升古诗词诵读教学。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教学;音乐融合
吟诵自古就是学习古诗词最好的方式。吟诵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一、古诗词结合音乐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大部分都是可诵可吟的,富于音乐性。《诗经》富于音乐节奏和韵律感,汉乐府大部分是可以“入乐”的歌词,唐诗中最通俗的七言绝句与古体诗,都可以配上曲调演唱,宋词更是本来就源于民间小调。有学者精辟地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民族音乐是脱胎于悠远博大中国文化母体上的一对孪生姐妹,其渊源特征可谓一脉相同。他们既存在节奏、声律、高低平仄、诗琴相随等方面的融合,又互织出诗乐两者在创作方法、形式结构、板眼律动、诗吟内涵的相互渗透。”那么,借助音乐元素辅助古诗词教学,以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体裁特点,应该不失为一种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神韵美
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之美首先体现在两者具有相得益彰的神韵美方面。这是因为:一是两者具有共同的节奏美。节奏节拍是构成音乐的要素之一,包含节律的长短快慢和节拍的强弱变化两个要领。一首乐曲的节奏运动规律,就是乐音按照固有的长短、快慢、强弱等周期性地运动变化,使得音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节奏节拍可以视为音乐的骨架和脉搏,在音乐表现中至关重要。同样,古诗词也非常讲究节奏,它是通过音节的组合来体现节奏的,一般以两个音节和三个音节为一个音组节拍,读来有一种匀称整齐之美。如五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的节奏一般是固定的,但有时也因为语言的因素和表现的需要,让句式结构发生一些变化,通过改变原有的节奏类型,组合成新的节奏,这样反而更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性格,展示其音乐节奏之美。二是两者具有共同的旋律美。旋律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之一,它是由髙低不同、长短各异的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在塑造音乐形象以及表达音乐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古典诗歌同样具有旋律美,这种旋律美突出体现在声调的高低抑扬、韵辙的稳定以及和谐句式的长短错落等方面。由此可见,两种艺术载体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展示韵律的美感,而两者的相互融合则更能将这份韵律之美发挥到极致。古诗词歌曲的流行证明,古诗词因音乐的加人锦上添花,音乐因古诗词的加入更具感染力。它们相互促进,体现出相得益彰的神韵之美。
三、融合民族音乐,促进古诗词学习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最善长创造意境。关于古诗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古诗词具有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特点,“意”与“境”是平行、并列的两个文学要素,它们可以分开来讲,但是在古诗词中,意和境是交融的。古诗词的意境也赋予了它极强的可观性,所以,在古诗学习中,意境剖析和感受至关重要。但是,中学生由于鉴赏、理解能力有限,加上一些古诗意境朦胧、意象复杂,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意境剖析历来是格律诗教学的难点。要想强化格律诗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创设良好的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格律诗的内涵和情趣,可以通过融合少数民族音乐,促进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同时感觉古诗词的意境。如在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时,这首诗以丰收之年的乡间气象和热情好客的农家为描述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时可以播放一首热情好客的苗族民歌《苗岭迎客歌》,在欢乐的音乐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在丰收年景,热情的农家用腊酒、佳肴款待客人的场景,以此来展现诗歌所描述的山峦重叠、水道弯弯的乡间美景,同时结合诗中的一些字词柳暗花明、萧鼓等分析诗歌所渲染的欢悦、宁静的气象,让学生真实感受诗人在诗中所描述的秀美风光和和谐民俗,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体会诗歌恬淡、隽永的意境。
四、以阅读促进理解,注重诵读,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格律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声韵和谐,格律诗属于古诗词的一种,关于古诗词学习,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说的就是背诵在古诗词学习中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读得其法,才能理解作者在写什么,与作者心灵相通”。由此可知,在古诗词学习中,诵读和背诵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中学格律诗教学,教师也要从诵读入手,做好诵读指导,开展格律诗诵读训练,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了解格律诗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魅力。如在学习李商隐的七绝《夜雨寄北》时,让学生熟练流畅地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主旨,体会诗歌意境,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整体来看,本堂课的几个小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理解诗歌主旨还是诗歌意境体会,都与诗歌背诵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首先要让大家朗诵、熟读、背诵这首诗,并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诗歌时注意诗歌停顿的节奏、韵律和平仄搭配,争取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就能准确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和音调,充分感受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后才是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而有了诵读这个基础,学生也能很快进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元素的融入,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内涵,扩大了它的外延,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更有艺术品味,也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更为有趣,也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龙伟云.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3):80+104.
[2]陈琴.不妨试试吟诵法[J].人民教育,2009(23).
[3]吴淑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J].现代语文,200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