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18:45:56冯亦康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探究初中数学

冯亦康

摘要:何为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问题先行导入,提出问题并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对于问题的多方面看法。因此,问题导学法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则着重于从初中数学出发,探究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探究

引言:

初中教育逐渐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会使当代的学生长期处在被强硬灌输知识的状态,还会让教师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尤其是数学这一思维型极强的课程,通过将教学问题先行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借此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一、问题导学法的定义

何为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问题先行导入,提出问题并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对于问题的多方面看法。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并不像文科一样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数学是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性也是保证数学学习效率的重点之一,问题导学法主要有以下特征,引领学生代入、规划问题、设定合适的问题情境,教师不能只关注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知识来源于兴趣,教师要学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兴趣,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代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带给学生一定的代入感,借此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1]。

二、运用问题导学法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利用问题导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题型,设定合适的解答情景,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主动思考及自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课本内容能够完全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重性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看数学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问题,给学生带来熟悉感以及代入感。而且还可以因此提高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对数学教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方式

(一)巧妙设计题型

教育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只会应付考试的学习机器,而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水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学生[2]。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将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列出来,借此设置一些题型吸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厌恶感,从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发散性思维。以初中数学教程为例,在“圆的有关性质”(人教版初三数学)一课中,几何图形的学习也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感和观察事物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问题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生活细节,如将圆的主体设置成生活中常见的锅碗瓢盆等,将课本中死板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圆形的物体”,然后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进行提问:“你认为生活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有什么特征吗”,然后继续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在教师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圆的有关性质的思考,紧接着,教师便可代入课题,向学生们阐述圆的有关性质,在介绍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上台来确定圆的圆心,再者,教师可以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原理,让学生上台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理知识。在进行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多考虑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每个人家中必不可缺的物件就是碗,碗口的形状在数学世界中属于什么图形?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呢?”,然后邀请学生作答,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教学,从而更好的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更好的代入了“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经过圆心的知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逐步导入,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解答问题与思考问题,并更好的吸收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顺应着新型教育改革的浪潮,初中教育已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只是单调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如今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再只单方面关注课本上的知识与刻板的理论公式,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好奇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带动学生更好的去接受知识、融入知识、理解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借此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面对问题的多方面视野。使学生愿意去了解并尝试接触新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以初中数学教程为例,在“用函数观点来看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初三数学)一课中,教师在讲解完解题方式之后,布置练习题目,不限制固定的解题方式,但设置有限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同时进行大脑风暴,共同解答题目。例如,教师可以布置题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n=0没有实数根,则抛物线y=x^2-x-n的顶点在第几象限?”,由于这道题没有明确的唯一解答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具体情况具体看待,用不同的方式去解答这个题目,教师可以规定解答时间为小组讨论五到十分钟(看学生反应灵活控制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限制答题方式,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为便捷最为快速的解题方式进行解答,教师不做强制要求,并鼓励学生大胆解答,不用怕出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独立解答问题的同时钻研多样的解题方式,当所有学生都解答完毕后,教师再就此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二次项系数大于0,且没有实根,则这个方程对应的函数与x轴无交点,故delta<0,又因为对称轴x=1/2,所以顶点只能在第一象限”,对于采取不一样解答方式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作业本、糖果等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收获与幸福,尤其对于数学这种偏钻研性的学科,培养学生自主解答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不再恐惧数学,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再会不知道如何下手,不会再逃避问题。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应该仔细研究并认真钻研。

(三)安排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后习题

在每一节课上完后,教师都要布置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可以说从课后习题能直接看出学生的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安排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习题。例如: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每一课都有对应的配套练习,而教材上的题往往是最为简单和基础的,这就可以安排给学生进行基础巩固,其次,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真题卷以及网络题库中挑选比较典型的例题,由于部分例题的题干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过于乏味,使学生提不起对其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对例题进行改造,如:在“ 若△ABC 的边长为 a、 b、 c,且满足 a2+b2+c2=ab+bc+ca,则△ABC 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这一道经典几何例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将题干改为:“一个三明治三个不不同的边长为a、b、c,小明有一天发现a2+b2+c2=ab+bc+ca,那么你说小明吃的这个三明治的形状会是怎么样的呢?”利用将题干改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吸引其作答,从而使学生深入题目,巩固知识,利用将问题导学融入课后练习锻炼其思维能力,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拔高练习。

四、结束语

问题导入法在某些方面确实对学生和教师都大有裨益,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大范围推行的教学方式。该方法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有效参与课堂,并乐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 :271 - 272.

[2]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4) :109.

[3]艾玉英. 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

[4]胡友剑.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656(36):7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应用探究初中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8:48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6:09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3:5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