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摘要:求异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知识急剧递增的今天,时代赋予教师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使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关键词:求异思维;语文教学;创造性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某一问题研究求解时,不受已有信息或以往思路的限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重在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求异思维通常包括发散求异和转换求异等独具特效的思维方式。既然求异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比较归类事物,诱发求异思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文学世界浩瀚无际,千变万化,但是他们也有相似点,正是这种相似之处给了我们求异思维的契机,在这种相似的比较之中,在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的同时感悟着不同的意境。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味诗中描述的意境和情感,我引导学生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句诗内容上都是描写送别的意境的,但是反映的季节和送别的背景却是不同的,相同的意境却有着不同的写法,不同的写法表达着相同的意境。通过比较,两首诗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就会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自然地感悟到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习起来容易多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拿其他的送别诗来进行比较分析,思维异常活跃。也就是说“相同的结论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看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归类,在归类中寻求不同的思维方式。”
2 精心设计教案,着力求异思维
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扩散,不仅要注重激发他们的求异兴趣,更关键的还在于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于同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发散思维,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可以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例如教学《察今》时,我首先从求同思维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这三个故事共同揭示了一条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总结出: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然后在第二环节,我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换个角度设疑:这三个故事既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也可以引出许多其他的道理,你们认为还可以分别引出哪些道理呢?学生们积极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循表夜涉”引出的道理:(1)应在变中求成功;(2)在变化中应避免损失;(3)要有应变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教学设计入手,精心构思,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可以不断得到训练。
3 启迪学生质疑,激发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問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对现成的结论敢于批判,大胆发表独特见解,使他们的求异潜能得以发挥。为了使学生敢于大胆地提问题,在教学中我经常启迪学生大胆质疑,会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经常会组织辩论会,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某些观点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遵循求异思维的变通性原则。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随机应变,不受局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地说就是:思维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面对眼前的问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现状,在论述了求异思维的含义、特征的基础上,阐明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对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打破老框框、老方法、老模式,努力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超乎寻常,体现出先进性、求异性和创新性。具体应通过比较归类事物、精心设计教案、启迪学生质疑、创建“合作”关系、注重逻辑性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争辩等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卓越的创造性能力。
参考文献:
[1] 季海军.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时代教育·教师版,2016(43).
[2] 周庭根.浅析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