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桂莲
摘要: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下,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审美鉴赏力、思维能力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及传承。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其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以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以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立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一、简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1]。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但在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感受较为忽视。在课堂中,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一言堂式讲解文章中主旨、作者的表达方式、运用了哪些精妙的修辞等,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时间的空间有限,使学生在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对于阅读问题的提出,教师也更希望学生能回答出和标准答案相近的答案,对其创新性的回答或者独到的见解予以否定、忽略的态度,这会严重打击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仅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个性等形成,也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消极印象,认为语文教学无趣、乏味。
2、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开启文学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形成文学累积的基础。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未重视阅读教学,要么让学生自行阅读,没有施以足够的指导,使学生盲目阅读,以致于读的快、忘的也快,难以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要么就是教学“过度”,灌输式教学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阅读技巧,何为精度、泛读,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未能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从而使学生丧失主动阅读的兴趣,致使阅读教学收效甚微。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学习方式。为了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发展,教师还需制定具体、适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将目标贯彻到具体教学中,突出阅读教学的时代感和创新性。同时,教学目标要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适合小学生的智力、学习规律,保证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目标。例如:在阅读《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能力与特点,科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一,通过阅读掌握本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第二,总结该课文讲述了什么道理?在制定目标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主观体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将素质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突出阅读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当学生通过阅读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阅读延伸,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意识进行锻炼,在遵循阅读教学规律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综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思考“教什么”,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如果阅读教学的内容不正确,即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再先进,也会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晏子使楚》时,首先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以解析晏子的巧妙辩驳,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可结合当下外交部长王毅先生的机智回答,做对比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异曲同工之妙中,感受外交官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最后,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中,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语文基础,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阅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语文教学中,收录的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且知识面非常广泛。故此,教师还要积极实践和创新探究式、合作式以及自主式阅读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在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小组阅读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完成阅读,使学生明白从小应养成独立意识、应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小组完成合作阅读后,以汇报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阅读成果,给予学生平等的展示机会,使其具有阅读成就感和获得感,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
4、促进阅读教学的延伸
因受课时所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对经典文学的节选。但依靠教材展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以教材文章为中心进行延伸、发散,以更好地扩展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课外阅读量。例如:在進行“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对文章感兴趣的同学推荐《水浒传(少年儿童版)》;在“少年闰土”的学习中,以多年后两位好友再次相逢会是怎样的情境为导入,引出《故乡》;在“钓鱼的启示”学习后,向大家推荐《爱就是这样》等。以相关、同作者的书籍推荐,一方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促进其阅读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筛选适合其阅读的书籍,为其终身阅读奠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发挥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以阅读为引领,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阅读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阅读为契机,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以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在品味书香中,浸润心灵、促进成长。
参考文献:
[1]姚启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4):13.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5):9.
[3]秦志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