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
案例背景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生活的经验,即便家里的父母生有二胎弟弟或妹妹,家长也很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很少让孩子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描述
在一次体育《小巡警》活动中,我提出:“抓坏蛋要经过一条路,三组都要单脚跳过楼梯,翻过小山,然后一组爬过草地,一组钻过山洞,一组走过小桥。这条路要小朋友自己布置,你们打算用什么来布置?”孩子们看到场地边投放的装冰箱的纸盒、桌子、平衡木、垫子、椅子等,七嘴八舌议论开来:“绿色垫子可以当草地。”“装冰箱的纸箱可以做山洞。”我提出合作要求后,幼儿分三组开始行动。小组间没有讨论分工,就自由结伴奔向自己喜欢的目标。多多、校魁等人在小山的一头把六七根纸棒间隔排开布置成台阶,珊珊看了看跑到百宝箱力找到一些小纸盒,在纸棒的两头垫上纸盒。多多问:“珊珊,你干嘛要放上纸盒?”“这样才像楼梯。”珊珊说着直起身试着跳过去,看上去很是得意……这时皓皓却跑到珊珊那里,把珊珊摆好的台阶按他的意思摆放得更密集了。珊珊脸沉了下来,着急地握紧拳头:“老师,皓皓把搭好的台阶又弄乱了。”“老师,草地布置好了,轩轩跑过来乱动。”…….告状声不断。当老师把以上情景以录像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孩子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很是激动:“皓皓最爱捣乱了。”“就是,轩轩也喜欢破坏别人的东西。”…….在孩子们的议论中皓皓、轩轩几个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这时我及时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分工才能又快又好地布置小路?合作时有人捣乱怎么办?怎样才能和小朋友好好商量、解决问题?小组上应该怎么做?”孩子们的发言很踊跃,提出的办法有的被同伴当场反驳,有的被大家认可、接受了。通过矛盾的再现和讨论,将幼儿置于旁观者的位置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幼儿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人员分工、任务分解、沟通商量、友好合作等的方法技能,这些比教师的说教更深刻。
案例分析
首先,愉快、成功的合作,有赖于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感受学习合作技能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看录像、情景表演、讨论交流、榜样示范等,让幼儿发现问题并习得合作学习的交往技能与方法,努力做到五个“学会”:学会说话,轻声和气,谦虚礼貌;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学会欣赏,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嫉妒比自己好的幼儿;学会宽容,小组竞赛失败后不要相互埋怨;学会分享,互相谦让等。
其次,认真观察,适时介入,引導幼儿更好地合作学习。
幼儿年龄小,协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教师对小组进行调控,认真观察和倾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适当干预。当合作任务太难影响了幼儿的活动进程时,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当任务太简单时教师要及时提高任务难度,增加协商和合作的机会,使合作成为一种需要;当幼儿遇到当前知识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合理搭建支架,引导幼儿越过难关,使合作深入进行。
当然,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静细心……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创设不同的合作学习情景,一方面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促使幼儿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优势,从而体验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