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明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整体把握課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巧妙设计教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拓宽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实施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等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33-03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基础的,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而科学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巧妙设计教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学生只有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去学科学、用科学,并在愉悦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随着课改不断的向前推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方法,但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科学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自由畅达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参与、尽情表达。学生在愉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诱发了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科学课堂的无限活力。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时,笔者首先以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导入,紧接着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食盐、沙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起来。然后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质疑、补充、纠正、完善,得出了观察结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了科学问题,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激情。教师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有它的局限性,不会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的发展。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会给学生开辟广泛的学习空间。例如学校组建“科技创新制作兴趣小组”“科幻绘画兴趣小组”“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科普类书籍阅读兴趣小组”等社团,然后开展相应的科技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参与到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愿选择参与自己喜欢的科技活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拓宽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
掌握科学知识,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石。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撑,学好科学知识才能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科学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分别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分别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又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构成了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这些科学知识看似简单,如果让学生深度的去理解这些核心科学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基本都局限于课本教材中,止步于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这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要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一是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做出科学的梳理和优化,把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角度、全方面的去理解科学知识。例如结合科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类书籍或观看相关的科普类电视节目,使科学概念和规律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提炼和升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核心素养;二是科学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科学知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使用工具》一课时,教师的做法常常是通过学生观察课本上的羊角锤、小刀、螺丝刀、剪刀、铁钉、图钉等简单工具之后,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学生的猜想与验证,让学生理解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更加省力、方便的道理,然后通过出示课件图片以及教学视频的演示,让学生感受简单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课看似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以及发挥的作用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笔者在教学本课时,除上述教学方法外,重点让学生观察身边常用的简单工具,并在家庭生活中休验工具的使用过程。经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其中一个学生说:“在学校做实验的时候,我感觉用小刀撬图钉比较方便、省力。但在家中撬较硬木头中的图钉时,我先用小刀将图钉帽撬起一个缝隙,然后用螺丝刀很省力地就把图钉撬了出来。”另一个学生说:“我在撬木板中的铁钉时,感觉用手柄较长的羊角锤比短手柄的羊角锤更省力。”虽然本课只是对工具简单的认识,但两名学生通过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后,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第二位学生通过对《使用工具》一课的学习,自然把科学知识过渡到了下一课《杠杆的科学》一课中。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持续地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达成;三是使用好《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小学科学新课标颁布后,学生都配备了《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此手册内容包括“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和“拓展活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不仅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很好地给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导向作用。“拓展活动”不仅将课内知识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而且通过学生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家庭中的动手制作、生活中的实验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实施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養,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这说明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不仅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而且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不同的维度得到良好的培养。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愿意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不要只拘泥于探究的步骤,重要的是研究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促进学生在各个探究活动要素中形成核心素养。
(二)开展多维度科学学习活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还要把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社会调查、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学习方式融入到科学学习中。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学习科学知识、获取科学方法。例如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一天的食物》一课时,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一天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回忆,然后进行统计、分类、总结,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会大大折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家庭中,进行调查、记录、统计、分析,然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核心,它可以让学生从科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理想模型和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以及创造性的见解,然后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激发兴趣,能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科学探究,能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操作应用,能将学生思维转化实践;学习反思,能将实践回归思考。激趣、探究、操作、反思等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而且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