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凯
摘 要: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是教研员以及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具有时代性,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着教学模式变革。近年来,教学模式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作为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由重视“教”到重视“学”,由重视“知识认知”到重视“思维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学反思;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20-03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教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定义和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及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回顾这十多年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笔者认为可大体上分三个阶段:课程标准提出前“精讲多练”教学模式阶段,课程标准提出后“生本学堂”教学模式阶段和核心素养提出后的“重视思维”教学模式阶段。在不同阶段,“好课”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反思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精讲多练”模式阶段
课程标准提出前,各地教学多以“精讲多练”模式为主。为追求“高效”,很多学校规定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甚至5分钟,其余时间为练习时间。当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设计一般是这样的: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观察老师的操作,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左侧剪下一个三角形,移到右边和另一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生: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同学们,再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那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教师再在多媒体上演示一遍过程,下面进入练习部分和达标检测。
当时,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课堂前一部分教师能否干脆利落的把该讲的问题讲清楚,后面的练习是否有層次,有新意。
这种“精讲多练”教学模式的优点:知识由教师直接传授,简单快捷;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理解学习内容,达到学以致用,是“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受多数教师喜爱,因为大量的练习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
这种模式的缺点:学生没有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只是将知识作为经验被动地接受;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强化记忆和大量机械练习才能考出好成绩;教学重“方法”,轻“思维”,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会掉队。
二、“生本学堂”模式阶段
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方式也有很大改变,“以生为本”是当时的口号。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成为风向标,“自学——探疑——展示——拓展”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环节。大家后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合小学数学教学,因为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围绕“四基”“四能”编排的,不适合学生自学。所以经历一段曲折之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好课”的标准是这样的:
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花坛,哪个面积大呢?
(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师: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到方格纸中,(一个方格代表1㎡,不满一个的都按半格计算)同学们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
生完成表格,小组交流问题: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展示:发现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师:我们如果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小组活动:利用桌上的剪刀、纸片,如何剪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小组展示:1.如何剪、移、拼的?
2.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接下来进行相应的练习。
这种“生本学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思维活动过程;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操作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体现“两基变四基”和“两能变四能”的课改要求。
这种模式的缺点:教师的引导功利性太强;以知识的认知为目的,目标导向太直接,没能重视学生的起点教学;开始时很多教师对这种模式有抵触情绪,总是想尽量缩短探究时间,留出更多时间进行练习;受到“自学——探疑——展示——拓展”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提前看了书,操作中思维发展大打折扣;学生数方格,常流于形式,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数出方格。
三、“重视思维”模式阶段
核心素养提出后,课堂教学不再以知识的认知为目的,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探究回归学生认知起点。学生的活动经验更具系统性、连贯性,数学思想方法更明确、更深刻。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猜想”环节。数方格活动组织更严密,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设计一般是这样的:
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花坛,哪个面积大呢?
(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生: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求?猜想一下。
生:边长乘邻边长(前面学过长方形面积公式,部分学生自然会这样想)。
師:谁和他的看法一样?谁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教师用长方形的框架进行演示,斜拉一下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面积是否有变化。多次斜拉,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边长没变,面积小了,所以还用边长乘边长求面积不行了。
师:数方格是我们解决面积问题的一种方法。看看我们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解决途径?下面方格纸中,一个方格代表1㎡,我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到方格纸中,同学们先数出长方形的方格数。
教师:观察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中情况,有整格也有不是整格的,怎么办?
生:先数整格。
师强调为了不丢落,数得更快更准,把整格的外边线描出来(也是为了更好理解两个半格可以拼成一个整格)。生数完平行四边形的整格
师:半格的怎么办?可不可以两个半格算一个整格?
生:可以,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大致格数。
生数出半格数,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我们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准确的还是近似的?观察方格纸,思考后,同桌交流一下。
生展示:应该是准确的,一个大半格和一个小半格正好合成一个整格。
师:很好!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下面小组合作:用剪拼的方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小组展示:1.如何剪、移、拼的?(展示不同剪拼方式。)
2.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接下来进行相应的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教师重视学生的起点教学,从学生已有数学活动经验出发,先猜想后验证:先数方格再动手操作。由数半格拼整格,到剪、移、拼得到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感悟也更深,数学建模的过程更扎实有效。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说这种模式有缺点,那就是对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来说,练习时间少了,担心学生考试成绩受到影响。其实一个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很优秀。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具有时代性,都是应时而生。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会有它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