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珍妹
摘要: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解剖学基础教学的生动程度与效果有所提升,需要相关教师重点关注与应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在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经验,以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教学、重难点知识强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阐述多媒体在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多媒体;解剖学;基础教学
引言: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要进行重点学习的一门课程,相关教师必须要重点对其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行提升。对于解剖学来说,由于其抽象性强,且包含着大量的知识点,所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理解程度不高,学习兴趣相对较低。而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抽象的知识能够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及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解剖学教学效率。
一、结合多媒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通过结合多媒体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人体不同器官的大小、结构、形态、位置、相邻关系等都能够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结合缩放、隐藏、自由组合等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人体器官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例如,对于人体的颅骨结构来说,其包含的名称较多,且构成更为复杂,在实际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尽理想。此时,通过结合多媒体设备,能够将颅骨结构中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颅骨结构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中虚拟头颅模型的展示、旋转介绍等,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以及理解程度。
另外,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能够在保证授課质量的同时缩短授课时间,缓解了教学内容较多与授课时间较少之间的矛盾。例如,在进行脉管系统的理论教学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使用8学时才能完成,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能够将教学时间缩短为6学时,提升了解剖学基础教学的效率。
二、结合多媒体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在中职解剖学的基础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教师重点关注。近几年来,受到尸体来源的限制,中职解剖课实验教学中教师无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兼顾,造成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1]。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结合多媒体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为针对性教学提供时间支持。
在解剖课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的操作流程,让学生整体性的了解实验的流程与操作;接着,教师可以针对实验中的常见问题、重点步骤,结合视频完成强调与讲解,并组织学生展开实际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问题,提升解剖课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仿真模拟技术,能够将解剖课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较为复杂的内容进行模拟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还能够对画面大小、演示速度等展开调整,结合反复播放等操作,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多角度展示,使得实际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中职解剖课教学中,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脊液循环等均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并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真实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微观世界的运动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实际讲授“脑与脊髓传导通路”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将整个通路比喻为一个快递运输的过程,此时,相应的神经元可以视为三个快递员,分别为脊神经节、薄束核与楔束核、丘脑中央辐射。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要重点对每一个“快递员”在对应路程的运动进行展示。第一个“快递员”运动于脊髓神经纤维;第二个“快递员”运动于内侧丘系;第三个“快递员”运行于丘脑中央辐射,通过内囊后肢后,达到“派送点”,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三分之二处及中央旁小叶后部。通过将这一过程进行形象的比喻,并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的展示于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一目了然的认识与理解传导通路的运动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避免“学习难”问题的发生。
四、结合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职解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率也未达到理想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完成知识点的直观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枯燥之感。例如,相关教师在进行人体结构、器官、生理功能等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相应器官的结构,将学生引入到形象直观、千遍万化的生命世界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能够完成情境的创设,迅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将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展示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多途径的引导其参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受精”的理论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在课堂起始阶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受精-卵裂-胚泡形成与植入-三胚层形成与分化-胎儿成长-分娩”这一整体性的胚胎发育过程视频。通过这一视频,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对受精、胚胎发育整个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此时,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视频,胚胎发育过程具体有哪些环节?”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进行结果的分享。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更加自然的引出后续的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完成了对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合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
总结:综上所述,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解剖学基础教学的生动程度与效果有所提升。通过在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教学、重难点知识强调、调动学习兴趣方面应用多媒体设备,提升了学生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瞿学烨.浅析3D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