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心

2019-09-10 07:22申韩滨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儿童

申韩滨

摘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学生和儿童,相似的功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对儿童文学的鉴赏力、判断力,具有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带领孩子阅读、欣赏儿童文学。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

一、儿童文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语言文字发展和心理成长

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对“语文”提出的界定:“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这就对教师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标准和要求。

儿童文学是指根据儿童的成长和心理需要,专为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对文学的需要是一种天性,儿童文学是发自儿童性灵的文学。儿童文学伴随着孩子长大,从听父母讲故事开始,儿童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主动接近不同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通过儿童文学教学,教师可以贴近孩子,走向儿童的心灵世界。

从儿童文学的构成来看,既有进入语文课本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有相关的课外读物。总体看,儿童文学包括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等。

1.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从语言和文字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之间,存在目标、原则、理念、方法的全面契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比例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内容,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汲取儿童文学丰盈的教育养分,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不断形成成熟的语言能力,为一生的语言文字发展打下根基。

2.儿童文学符合小学语文学习心理

儿童文学是能为儿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儿童文学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应他们的智力兴趣爱好,儿童的语言发展、情感、想象、自我意识等。儿童文学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目标,科学处理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增加对儿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

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儿童文学教育

1.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素养对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意味着:她拥有了一条走进儿童心灵的小径。她会带领学生快乐地走进《电车学校》,在闪烁着人性永恒的美的世界里和《窗边的小豆豆》一同成长,她会让孩子们走进《巨人的花园》和那个孤独的巨人握手,去感悟友爱,善良,助人为乐……一个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老师,朗诵教材的眼光也必有独到之处,能从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出发,顺着作品的“肌理”去读。对于选入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浓缩版或者节选版,因为具有背景知识和前提,哪怕是剩下几缕枯干的枝,教师也有办法让它长成枝叶婆娑、摇曳多姿的大树。而没有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解读时容易瞎子摸象,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甚至曲解作品的原意。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热爱和熟悉儿童文学,,具备带领孩子阅读、欣赏儿童文学的能力和素养,在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的鉴赏力、判断力,提高自己對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应该具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1)保持作品的新鲜感与完整性,培养学生的欣赏乐趣。

教师在儿童文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嵌入过多的问题,不要穿插过多的训练,而是在学生充分感受、把握了文学作品的全局之后,再展开和延伸教学内容或许更合适。因为读文章不像看画,不可以即时将作品的全局一览无余。儿童熟悉文章的内容,进入文章的情感、意蕴层面必须反复读,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这种时间的深度恰恰是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比如《丑小鸭》课文的教学,可以在一开始呈现那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完后,提出:“又小又丑的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丑小鸭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由此问题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丑小鸭变天鹅的艰辛,一条主线,清晰明朗。所以,教师不用刻意地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结构。一堂精致的儿童文学课堂,问题转换、环节切换越频繁,导语牵引越多,学生的智慧与精力消耗就越大,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思考的时间就越少。所以,与那些侧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文章的教学相比,我们建议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要节省时间,而是要浪费时间”。

(2)注重挖掘文本独特性,让作品欣赏有创意。

面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时,教师的话题讨论,不要老是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分层呢?哪里是你最感动的句子?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进入文本的问题。比如说《雪孩子》一课,是一篇蕴涵思想性、知识性的优秀童话,如果从孩子的角度解读,这篇课文可以有另一番趣味。比如这篇童话除了小白兔一家是明显的拟人外,对本不能动弹的“雪孩子”也赋予了“动”的能力。雪孩子在篇末化成了白云,孩子会为“雪孩子”的舍己为人所感动,为明年还能看到雪孩子而高兴。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讨论时,应更多样化,更贴进孩子一点。如可以让学生在体会童话的幻想上下工夫,逆向提问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雪孩子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呢?”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奇妙之处?”或者“雪孩子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雪孩子”的身体、行动、心理等方面作略带拓展的思考。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文中删掉了原来童话中的大量细节,如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的细节,雪孩子变成云飞到空中的细节,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先补充这两个细节,再把原文读给学生听。这也是增加童话教学趣味性的一种方式。

3.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材,让课堂教学举一反三

(1)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三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祖国河山壮丽、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2)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3)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4.教师要用好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开发儿童文学资源。

教师还可以大胆把教材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比如在教学《妈妈的帐单》时,当彼得因为帮妈妈做了事后向妈妈索要报酬,而这时妈妈出示的这份帐单却让彼得看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母爱的无声与伟大,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入绘本《爱心树》,将母亲化为一棵树,通过小男孩对树的无止尽的索求和树对小男孩无私的奉献,形成强烈地对比,也给孩子强有力的感情冲击。当欣赏完绘本后,许多孩子流下了眼泪。相信不用教师多说,“母爱”两个字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种直观的体会远比教师在原地无休止地进行教材讲析效果来的好。所以说,教材教学多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方式方面的指导,教材学习主要在于習得方法,感悟规律。建议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去掉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因此,在精讲教材时,抽出时间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儿童文学,可以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把握,体悟作品的各种形象,获得精神的力量。

5.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的语言生长。

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依赖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不少课堂上,教师往往满足于展示个人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生拉硬拽地让学生达到教师理解的深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真正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经历酣畅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喜闻乐见,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比较活跃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善于体察并尊重和引导。因为学生情感的共鸣点一般就是语言的生长点,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内涵非常丰富,以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为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完整、多面地理解文章主旨:环保、守信、友谊、跨越生死的爱恋……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说来听听”,尊重孩子富有童心童趣,视角独特的见解,自由讨论后老师可以强调某一种价值判断,但应避免主题先行。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对亲密的伙伴,其实他们的相遇是一种必然,它们携手的意义其实比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要多得多。用儿童文学的视野来考察小学语文教学,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新鲜的空气,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以前一直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发现“儿童”,真正认识“文学”教育的意义,处理好文学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其实都要从认识它们的关系开始,这一点,我们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晓玉主编.儿童文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页,第26页.

[2]张爱梅.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科教文汇 2008.08 (上旬刊):101.

[3]徐冬梅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年第9期15-16.

[4]王林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儿童文学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儿童
刊首语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