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所见

2019-09-10 07:22王大权
南北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王大权

【摘    要】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探究新型策略,并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精髓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出合理的活动方案,全方位、多角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贡献出最大助力。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12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都存在着过于倾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将该门学科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完全处于机械的学习状态下,不断的背诵理论知识,为了考试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下应尽快被打破,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新标准,重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构建,探寻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青春期的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一、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不仅是授业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差等生,还是表现出了“蔑视”。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民主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一定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付诸实践,绝不能对学习好的就“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看不管”,这样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现在的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当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一定要表扬值得肯定的地方,也不要轻易否定不妥之处,而要允许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学校也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时,学生对“如何孝敬父母”这问题展開讨论,这时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母亲洗脚》公益广告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明白了孝敬父母要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光要在嘴上说,还要付诸到行动中。

三、教学力争触景生情

首先,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其次,教师要投入情感,有感染力,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笔者在实践中采用最多的是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上《让青春绽放》一课,首先展示情境“以前我不会和朋友相处,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广交朋友了,在各种活动中有朋友在场才觉得有趣,总想显示自己,引起他人注意,这是好的现象吗?”然后抛出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你认为朋友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这个情境材料的选取是紧扣学生实际的,是学生最有感触的话题,所以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程所学的一种最佳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初中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长大的我,和谐的家》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比如,帮爸妈洗脚、看望祖父祖母等。学生与家人亲密地相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间浓浓的爱意。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他们反而会觉得完成这项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革新教学模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各种实践来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拉进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初中生克服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热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传授课程知识,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就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晓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2):168.

[2]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135.

[3]邓宗友.浅探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9):41.

[4]孙军.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118.

[5]张长青.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