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2019-09-10 07:22王晋辉
南北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对策大学生

王晋辉

【摘    要】诚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理应是这一美德的继承者和现代诚信文明的代表,但在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个人到学校直至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因为诚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07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3000多万,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今天的大学生能否成为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校园里的诚信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经济学角度上说,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大学生的诚信体系正遭受着严重冲击。

(一)学习诚信缺失

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方面。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思想上不重视,平时参加活动过多,导致没有很多时间完成作业,只好匆匆抄袭他人作业完成任务。恶性循环,到了考试前担心考试不通过,心里害怕就发生了作弊的行为。由于现在高校学生很少花时间去阅读书籍,从而导致写论文前胸中无墨,就只有大量引用别人的资料,或者是东拼西凑或者网络上剽窃他人的文章。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二)经济诚信缺失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现在高校为了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为的是让他们能够顺利入学,获得减免学费或者是晚交学费的机会,但是令人伤神的是很多非困难生利用人际关系等渠道非正常入学,这就造成了国家和学校对学生的不信任问题,也使得对学生的帮助无法扩大,也使那些真正的困难生无法受到应该有的帮助。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采取的无担保的政府助学工程,它是以大学生如期还款为前提的,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讲信用,毕业后杳无音信,到期贷款不还,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为骗取贷款,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

(三)交往诚信缺失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很多都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很少与陌生人打交道,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就有可能会让别人占上他们的便宜。由于缺乏真诚和信任,现在大学里出现了很多与大学生年轻、健康、向上形象不符的现象,比如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现象;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别人财物的现象;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的现象;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现象等等。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大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四)就业诚信缺失

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一些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竭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夸大其词,甚至不惜造假。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此欺骗用人单位。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更多商业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中心,盲目拜金主义、形式主义,违背社会职业道德准则,借机社会经济信用法律不完善,使用各种非法途径造成众多诚信失信现象。如食品行业用次品混入原产品加工制造,经济领域做假账工资拖欠,市场伪劣假冒商品众多,政治官场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等,这些不道德现象如同大气污染笼罩着社会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致使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到误导“对这些见怪不怪”,对身边诚信缺失现象抱有“宽容”的态度,严重损害社会生活健康发展,给高校诚信教育造成阻力。

(二)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結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四)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过分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观念,这种观念常常会诱导大学生发生偏离诚信正轨的行为。此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单一,道德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较差,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与阴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对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解。他们容易将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产生了大量的失信行为。多数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硬件条件,例如,四、六级英语证书,各种荣誉证书等,忽视了道德修养这种软件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法律、道德允许的条件下,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重要尺度,使得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产生诚信危机。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大學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社会诚信环境,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要加强社会诚信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制定法律规章制度,对失信者或者企业给予惩罚,对讲信用的典型给予褒扬和奖励。完善诚信道德的法律监督机制。重视政府诚信制度建设。在当代中国,政府自身的诚信无疑是整个社会诚信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其文明窗口的作用,如利用广播、宣传版、黑板报、壁报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褒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诚信宣誓与签名、演讲、讲故事、征文比赛、辩论赛等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倡导和尊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发挥课程主渠道对诚信的教育作用。高校要积极推动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其次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三要更新教育内容,实现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的转型,即健全我国传统诚信中的人格诚信的内容,又汲取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的有益成分,按照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等原则进行诚信教育。第四要积极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道德教育资源,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把诚信教育与体验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社区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当代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每个新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将伴随着每个新生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时刻监督和约束着每个学生,为开展诚信教育与管理搭建了平台。“信用纪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杂费缴纳情况,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经济状况”是统计大学生在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金额。“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是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信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反映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分别记录大学生的考试成绩、获奖情况、自学情况以及在校期间在重大活动中的表现等内容。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大学生的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团、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高校还应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公开诚信档案,并将诚信状况与就业联系起来。这样,既对诚信良好的大学生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也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起到众人监督的作用。

(三)积极构建诚信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思想、观念、情趣、直到爱好、言辞、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用自己诚信的言行,高素质的品质去熏陶孩子,带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形成讲诚信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要与学校,社会多联系,处处做到“诚信”,从而给孩子诚信的终身教育。

(四)深入挖掘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构建诚信人格

无论外界给予我们怎样的诚信管理,诚信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大学生应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大学生虽然可以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自律意识还是有待提高,要努力提高对诚信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诚信意识。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人,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的不懈追求。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兴朝.论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05).

[2]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2013(02).

[3]陈一茜,邵博旺.大学生诚信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朱坚强,张颖香.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