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

2019-09-10 07:22张毅强姜雅兰曾明齐
南北桥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张毅强 姜雅兰 曾明齐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供大于求的现象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出发,在校期间就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摆正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促进就业率的有效提升。我们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信息化时代的有利契机,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06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毕业生的快速就业与高质量就业,有效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许多高校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

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媒介沟通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动作用。比如,互联网依靠其共享性、云端化、时效性等优势,在逐渐提升人才创业规模并降低其创业成本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人才创业的主要阵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互联网+”为成人创业提供了诸多平台与机遇,但是就现阶段国内借助“互联网+”模式创业的实践状况来看,尽管大部分创业者存在强烈的创业动机,然而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后动力及绝对竞争实力的创意等,很难能保障创业的成功率。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育方式落后

第一,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深入了解,因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缺乏对市场的有效对接,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不够重视。第二,由于任课教师本身的综合创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实用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第三,许多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纳入到必修课之中,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科学的教育定位

第一,对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许多高校尚处在初步阶段,由于将教学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效果很不明显。第二,高校片面的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看作是依靠所学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第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以精英培养教育为主体,将教育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对重点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后续的管理保障

目前,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不是很完备,课程体系的着眼点都放在了引导学生创业上,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创业不久就出现了因管理不善,创业公司草草收场的现象。所以,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既要把学生“扶上马”,也要助推学生“走一程”。创设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从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去管理公司的运营情况,将公司做大、做强。只有学生自己拥有卓越的管理才能,才能在信息化时代的“春风下”,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遵循别人的足迹,那么,创业之路肯定会越走越窄,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定要“顾头又顾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提升。

三、“互联网+”下高校创新创业的引导建议

(一)纠正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深化实践应用

学生认知。“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平台,可作为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同步的动力和客观依据。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议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调整原有的忽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对其错误认知的思维、态度、情绪。

(二)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行管理

创新创业平台面向的学生范围广泛,涉及的项目繁多,并且部分项目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对创新创业平台进行有效管理是确保平台畅通运行的保障。地方高校应制定创新创业平台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条件保障、合作机制等,实验平台采取多层次、多角色的管理方式,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审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赢。

(三)发挥互联网+优势,建设“线下+线上”的创新创业平台

整合全校教育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行“线下+线上”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提高地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线下资源和线上资源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线上虚拟仿真中心,学生可以利用终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商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2]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01):70-76+105.

[3]杨文燮.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