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中的武术是比较特别的,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武术教学开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品格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本文从高职武术教学的现状出发,为了加强提升高职武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以此来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高。
关键词:武术教学;高职武术;人文精神
中国的武术根底深厚,通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特有的一种体育运动。其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部门也将其纳入教育的体系当中去。我国的武术文化包含了优秀的人文精神,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武术教学大多是注重学生的体格培养与武术技巧的培养,对于武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缺乏。本文探讨了我国高职武术教学的现状,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角度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对于高职武术教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
一、我国高职武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武术的认知较低
一般来说,对于武术的认识是从电视中,小说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中武术运动的理解较低,具体的概念没有系统的认识,武术的常识也不了解,对其不能够进行足够的全面的指导,因此,使得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浓度不高,教学目的无法充分实现。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高职院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师将武术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体育老师所传授的武术理论基础知识缺乏,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无法实现武术教学的目的。教师过于强调武术技巧从而忽略了武术精神的传导,中国的武术讲究的是内外兼修,不仅要掌握武术技巧还要有武术精神。武术的教学应该包含武术精神的传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武术的精髓。
(三)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扩招,导致了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够,而在高校中武术教师的人数又寥寥无几,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招收非专业的武术教师来或是招收一些兼职的武术教师,这些行为导致了武术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育指导,对武术精神无法领悟与掌握。
二、高职武术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一)武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坚毅的品质
当下,我国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因此,教育改革方面也注重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的层面,强调学生的道德教育。武术中的武德是习武人首先要学会的,它能够规范武术的行为与方法,武德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武术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终的目标。古时候的关羽,近代的霍元甲等都拥有正直、坚忍不拔、尽忠报国的优秀品质。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武术了解其中的道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尊师重道、公正果敢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武术的学习又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技能掌握武术的精髓,因此,武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教师在教授学生课程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拥有较强的意志力。[2]
(二)武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武术是中华人民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遗产,其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寓意,长期的武术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高职教学的武术内容主要有太极拳、剑术、长拳等,学生要掌握武术动作需要有大量的训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武术动作,挥洒汗水的过程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的提升办法
(一)高职武术教学思想的革新
高职武术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做到的是武术教学思想的革新。武术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武术的技巧、武术精神、武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运用于生活当中去。在武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武术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武术的精神。
(二)武术教学课程的创新调整
在高职院校中,武术的理论课程应该增加教学时长,让学生首先能够了解武术的内涵,在学习武术技能是能够更加的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自我消化和吸收武术精神、掌握武术技巧、全面的对武术进行了解。高校的武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武术的教学方式变为形式多样的、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乏味的单调的教学形式。注重与当今时代相结合,把武术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武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武术作为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有人传承,有人接班才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因此,武术教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武术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与引导学生的工具。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武术的学习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尊重爱护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大胆的放开自己,体现学生的个性。
(四)開展武术比赛完善武术教学
比赛是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制造学习氛围的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增加小组或个人比赛的活动有利于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去,学校在开展运动会时增设武术运动的比赛可以吸引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给学生教授具有人文精神涵养的教材,利用影视等工具为学生播放武术题材的影视作品,将武术的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将武术教学课程的目标提升,武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强身健体,而且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武术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将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目标中去是能够较好的体现武术教学多元化的方式之一。
(五)优化武术教学的条件
在职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的条件差会影响武术教学的效果。武术的场地与设备落后是导致武术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优化武术教学的条件是学校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发现学生的潜力,改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武术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中,这种途径帮助学生实现阳光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优良的教学环境的创造可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想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职武术教学中需要学校加强引导。我国当下所提倡的全名健身活动相结合,学校对武术的大力宣传,学校创设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学校可以开展武术知识的讲座,使得学生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将武术的精神更好地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3]
(六)使高职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准是影响教学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在招收武术教学老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由于武术教学的特异性,要实现武术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需要武术教学的老师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性与高水平的人文素质。高尚的武德可以言传身教,为学生作出表率,实现高职武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在高等体育教育中,武术具有重要的地位。武术是中华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在的涵养丰富,包含了许多的人文精神,现代武术教学要摒弃之前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武术教学改革实现武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学习武术的技巧,还可以学习武术精神,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术的人文内涵渗透于武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智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4]
参考文献:
[1]常明礼.武德对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价值思考[J].搏击·武术,2009(5).
[2]李晶晶,李颖斌.传统武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3]牛广.论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1-343.
[4]潘雨特.浅谈高职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论坛,201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