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构建
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正确的指导方向,新课程改革既是对前期课改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更吸收和参考国外同类高校课改的优秀经验,为了将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与现代化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高校及时转换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构建,并对教育方式和内容等进行丰富和创新,促使高校培养的综合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发展的要求[1]。
一、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发展现状
(一)忽略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部分体育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较少自主地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而是直接选用经典赛事的实况影像进行教学,未能根据教学主题剪辑精彩片段。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信息素养培养对于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但是高校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时,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其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音视频播放、PPT制作、网页设计等方面,未能将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技能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忽视了体育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
(二)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
在现阶段,大多数负责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专业人士,对于体育技能等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同时由于教师间信息素养具有差异性,且匮乏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信息化教学案例,从而使得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和教学实际出现脱节现象,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薄弱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学生具备好奇、好玩的天性,对于大部分新鲜内容较易引发兴趣,信息网络能够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吸引力,他们在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及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将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相比,其信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在采集、接受、使用及处理网络信息数据等方面与学生有着较大差距。
二、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改变教师的教学定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高校在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时,应当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和转换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创新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及管理作用,促进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和学生展开双向沟通,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是,不少教师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其实际运动操作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这限制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积极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组织体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若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3]。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体育教师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其信息意识,充分加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各个高校应当积极对体育教师展开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以及实用技能指导,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体育教师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才有可能使教师打破以往硬性灌输式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有利于转换和升级自身的教学角色。此外,还应当引导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认知和了解,促进教师由原来的抗拒心理逐步向接受及应用的心态转变,从而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灵活应用信息化资源,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
为了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高校应当鼓励教师重视积累相关的信息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体育课堂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余时间,经常关注与体育教学关联的各类信息资源,加强自身对体育内容的了解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筛选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积极内容,通过信息整合与加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吸收[4]。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体育主题和教学目标,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和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将适当的内容灵活科学地应用到实际体育教学中,通过积极提高教师对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引导体育课堂教学向信息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足球运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提前采集与足球有关联的丰富信息,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生活阅历,帮助他们在课堂中了解到足球的趣味知识和使用技能,加强他们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激发学生对足球比赛技巧、加强身体素质等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收集足球运动在全球各地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以及所代表的体育精神,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自主性。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剪辑精彩足球赛事集锦,有利于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足球,掌握足球比赛中常运用到的战术技巧、比赛规则等。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师体会到信息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能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和了解到全面的体育信息,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三)建立健全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若要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则应当在组织教师招聘时注重其专业的体育技术以及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同时在后期在需要定时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重点培训,积极提升教师的体育教学信息素养[5]。
一是,不少高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其举办模式及内容以实操技术及概念理论为主,较为枯燥沉闷,以致教师容易出现厌烦情绪及抵触心态,因此高校领导层应当建立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机制,针对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教学需求,制定具备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具有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人员来校为体育教师展开信息技术知识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及目标。高校在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培养要求时应当有机结合信息理論知识和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并将其作为重点组成内容,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信息技术培养计划表[6]。借助信息技术培训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熟练掌握各类动画等计算机技术,以及以体育内容为主导的网页开发等专业技能,在无形之中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为了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则需要科学严谨地监管和把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及培训方向,高校内部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考核及评估方案,这是促进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库,提供多样化的多媒体信息
在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会在组织内部建设网络信息服务机构,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安排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对其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室不仅需要储备海量的纸质参考资料,还需要积极组织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线上图书馆建设,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利用信息网络查阅和选用有效素材和案例[7]。同时,各个高校还应当在信息化图书馆构建上提高投资力度,积极优化和升级校内图书馆信息库,将单一类信息资源向多元化资源进行转变,为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五)优化线上课程教学平台,提高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线上课程教学平台是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网络课程交流平台,能够引导体育教师自主参与到信息化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流程中,从而提升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和沟通效率,及时反馈双方的交流结果,进一步实现教学信息的实时传达及交流,促进体育教师与学生通过线上课程教学平台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8]。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步入教育信息化科技时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良好的课程改革成果,对投入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其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为了构建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高校应当将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培养机制中的主要内容,并需要对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应用信息的基础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综合方面进行改善及创新,同时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及内容,提高其体育信息意识,还应当重视信息化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进而更高程度地适应信息时代的体育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左海燕.基于胜任“新课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构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9):74-76.
[2]陈军.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及其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01-102.
[3]孔凡镕.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指导[J].体育时空,2018(13):116.
[4]肖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90-91.
[5]丛向辉.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2):68,70.
[6]马维平,刘茂昌.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4):92-93.
[7]田源平.高校体育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 (1):145-147.
[8]孟丽梅.信息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