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育。高职院校应顺应教育行业的要求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开展个性化教学。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个性化;教学方法
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引入个性化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的,充分贯彻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高職建筑材料课程涉及化学、建筑、物理以及高数等学科,其知识面更广,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系统性[1]。比如,在讲解材料的物理密度时,需要使用物理公式对材料的密度进行科学计算,而且材料的物理密度总共有三种,分为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都要依次计算,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课程之外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学生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掌握建筑材料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内容,还要学习课外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建筑材料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因为建筑材料具有独立性,材料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容没有推理的过程,导致学生在学习过后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体系脉络,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高职学校现在使用的建筑材料教材具有滞后性,内容过于抽象,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教材内的图片比重过少,在教材内详细介绍了材料的概念、性质等内容,但是单单缺少图片,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建筑材料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些实验内容富有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许多高职院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并不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一些高职院校的建筑材料教师知识水平较低,经常出现本科生刚毕业就充当教师的情况,由于建筑材料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这些教师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而且许多教师在讲完课后就走出教室,没有留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时间,致使学生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在教学后期很难将这些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感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深层次内容缺少了解,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有些教师对本班的学生缺乏了解,认为只要将课程讲好就可以了,忽视了对不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最后,虽然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理解,但由于课堂的单一性,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建筑公司实地体验材料的性能,也缺乏实地操作各种检测仪器的机会[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基本在实验中都是教师在进行操作,学生观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步缓慢。
三、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一)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操作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建筑材料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需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在面向学生时讲解的更加通透,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高职教师的观念较为陈旧,综合素质不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为缓慢,导致建筑材料课程个性化教学难以开展。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开设教学方法培训班,用于对教师进行培训,讲解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建筑材料课程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培训过后,学校应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检查教师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予以开除,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学校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为了确保教师能够将教学方法的改进落实到实处,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评比比赛,将参加比赛的教师向学生公布,由学生担任评委给教师的授课方法打分,最终得分最高的教师获胜,优胜教师可以获得学校提供的奖励。
(二)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许多建筑材料课堂之所以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学,就是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方案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很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实现困难的现象。由于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所以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教学方案。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在不同地区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导致他们对建筑的认识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立教学方案时也应考虑到这一层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逐渐普及,被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常常会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无法对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所以为了确保课程能够富有个性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进,能够实现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更新教材知识内容
高职院校现在使用的建筑材料课程教材的内容较为陈旧,而且教材中的材料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认知混乱的现象。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在各地兴建了许多建筑物,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建筑材料市场供不应求。在此基础上,国家树立了环境保护的观念,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材料市场涌现了许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对这些材料有所提及,尤其是绿色建筑材料,比如,绿色涂料、绿色混凝土等,这些新型材料在我国建筑行业正在逐渐扩大使用范围,课程教材的内容过于落后,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要保证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形式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为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3]。
(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解材料的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讲,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个性化教学收效甚微。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普及,各大高职院校都在课堂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学生对网络具有很高的热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素质才能将这一科目学好,对于认知程度较低和其他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建筑材料的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完全掌握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增加教学课件中图片和视频的比例。例如,在学习“气硬性凝胶材料”这一章时,建筑石膏和石灰的应用属于这一章的重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应用图片和视频,促进学生理解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五)划分小组组织竞赛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课程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所以教师要发挥激励机制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在竞争中进步。为了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但是要注意分组的科学性,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成绩、潜力、性格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小组内都要具有不同层级的组员,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将性格活泼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在一组,为了确保分组公平,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应趋于一致。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促进学生养成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为了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混凝土”这一章节是材料课程中占用最多课时的章节,是整个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这一章的内容较难,学生不容易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将每一节的内容分给不同的小组,由A小组负责“混凝土的变形和持久性”,B小组负责“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等,让小组在课后自行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讲解情况、知识完整程度等进行打分,获得最高分的小组获胜。通过竞争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和好强心,有利于在竞争中促进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六)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便利,也会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兴起,一些学生经常出现通宵打游戏的现象,从而无心学习。为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开展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知识,学校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设立网络学习平台端口,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输入学号和密码自行登录,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教师负责上传数据资料,供学生观看,资料中除了具有基础的课程知识和习题,还有一些延伸性的内容,对于在课堂上有些知识没听懂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听基础的课程内容,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观看延伸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需要的建筑材料课程知识。在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有两个讨论组,一个是整个班级的讨论组,另一个是学习小组的讨论组,在学习小组讨论组中有小组成员和教师,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组员可以在讨论组内提出来,其他组员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给出补充性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将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内容全部掌握。
(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但是有些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所以学校应加大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拥有一些实验项目,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项目课时较少,每学期只有四节课左右。学校应合理安排建筑材料课程的课时划分,在保留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将实验课提高到每周一节的程度。有些高职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室数量不足,经常出现许多学生使用一套器材的情况,只有一个学生能够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这对学生具有不利影响。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验室和采购实验设备,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使用需要。学校还可以采取与建筑材料工厂进行联合的方法,让学生到工厂中参观,了解各个建筑材料,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4]。
(八)开展课外调研活动
为了促进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不应将建筑材料知识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弥补教学中的这些弊端,教师可以将该部分知识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的方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建材市场、材料加工场及混凝土搅拌厂进行調研[5]。为了保证安全,调研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调研目的地,在调研中,学生不仅能够实地观看到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对教材外的知识有所了解,促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在调研过程中,小组内部应做好分工,明确每名组员负责的部分,能够在调研完毕后迅速生成调研报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汇报调研的情况,朗读调研报告的内容,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到更多有关材料的知识,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更新教材知识内容、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划分小组组织竞赛等措施,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沈汝.对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1):111-112.
[2]向艳慧.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4):77-79.
[3]杨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个性化教学法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05):5810+72.
[4]连芸,古华.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217-218.
[5]曾丹,曹磊.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9):78-79.
作者简介:吴泽(1989.12-),男,汉族,陕西漳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