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支撑国资监管工作的探讨

2019-09-10 07:22:44芮静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

芮静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技术举措,各行各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介入,都突破了原本的条条框框,有了质的飞跃。本文将对大数据技术来支持国资监管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国资监管系统的海量数据来源、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安全可靠以及准确实时的数据对决策判断的影响,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有力支持。国资监管大数据化,既满足业务处理与决策支持需要,也能够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国资监管

前言:

21世纪是金融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新纪元,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思维也都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巨大变革。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举措也逐渐跳上历史舞台,为促进全社会进步不断给予极大的技术支撑。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伟大变革,成为推动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的一项基本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如今,若仅依靠传统的“人力”的方法开展监管工作,已远不能适应或支持当前数据体量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及,政府管理在讲究策略的时候,也要讲究诸如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手段。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来优化和提升国资监管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政府有关机构有必要在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前提下,对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思考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提高国资监管的能力要求和效率,优化决策判断;同时,也应加强各行业领域间大数据的应用融合,促进跨行业、跨企业之间的联动,推进大数据在国资体系的成果转化和深度融合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传统监管模式的难点

1.1 数据获取途径存在限制

传统模式下的国资监管,数据获取途径较为有限,主要是依靠企业报送或部门间共享,范围较局限。部分集团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其海外投资企业可能还存在暂未纳入信息化管控体系的现象,监管行为缺乏有力措施。在这些情况下,建立从其他有关部门、社会机构或互联网公司等数据占有主体获取数据的途径,成为一种值得考虑的解决方法。

1.2 数据“孤岛”亟需打破

信息化程度较弱的单位,各部门间难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数据“孤岛”对于有效推进监管工作存在很大影响。首先,内部各部门数据规范和口径存在差异,难以进行数据共享;其次,企业填报数据任务量重、信息更新不及时。同时,彼此独立的数据在校验过程中会存在需多方比对才能发现的问题,这给国资监管的准确性和規范化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大数据平台基本技术架构

常见的大数据平台主要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服务层、数据应用层、数据展示层六个层系组成。

2.1 基础设施层

现有的技术能够实现在云平台上搭建整个平台基础设施,也能根据对计算能力的需要采用“云+物理机”的方式部署。

2.2 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一般包括技术元数据、管理元数据、业务元数据,主要用于支持、分析系统的技术活动、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

2.3 数据平台层

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列式数据存储与高并发查询、分布式全文搜索、高并发分布式事务处理、数据探索及预处理,能够满足对大规模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搜索查询需求。

2.4 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支持J2EE、HTTP、XML、WebService等开放对接标准,面向用户应用的现实需求,提供开放的、可扩展的系统架构,从而简化系统的开发和定制实施过程,保证系统的可调整性和高度灵活,满足实际业务的动态需求。

2.5 数据应用层

能够提供管理分析类应用、查询检索类应用、动态分析应用、风险监控应用等应用模型。

2.6 数据展示层

通过提供不同展现形式及配置权限,满足各层级用户或系统的使用需求。

3、大数据对国资监管的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随之不断进步,国资监管工作的各种机会也随之产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弥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帮助国资监管工作取得重要突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3.1 拓宽数据来源

大数据平台能够通过采集系统,汇集已有的业务基础数据、产权信息、采集舆情信息等互联网数据、获取征信、工商等专业第三方数据,在数据湖中通过数据治理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后加以分析、使用。

3.2 增进业务协同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国资监管各阶段工作事项进行统筹规划,将多个独立的业务系统整合成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新型国资监管平台,打破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确保国资监管业务更加整合、统一、高效。不仅如此,也能够推动不同企事业单位间有效数据的共享使用。如企业投资与资产评估间的流程和数据关系、土地类资产与产权管理的关联等。

3.3 提升办事效率

在国资监管各类事务环节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统一归集至大数据平台,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些全面、完整的信息,可以使管理者随时获得财务、资产等动态数据,经多方分析、确认后能够协助优化决策判断、提升办事效率,实现监管与服务、分析与决策的电子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4、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意见与建议

4.1 重视数据资源共享

利用大数据平台协助国资监管,需要建立完整、全面的数据资源体系,并通过数据资源体系将财务、资产、投资等多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和资源共享,这样各部分业务模块也都能从中获取自身需要的有效数据信息,实现不同业务工作间共有数据的高度共享,进而避免数据多录或漏录的现象,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风险。不同业务流程间进行信息连接,也能够让国资监管工作与财务、审计工作相辅相成,避免账实不相符的问题,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并且其起到更加严格有力、有据可依的监管效果。

4.2 同步推进数据治理

大规模海量数据在汇聚到数据湖后,如果不经过清洗,将会是密度价值很低的“脏数据”。鉴于这种情况,数据治理能够有效统一数据标准、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为数据共享创造有利条件,最大化实现国资系统的数据资产价值。

4.3 建立信息动态化监管

数据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国有资产信息数据更需要精准且实时。要使数据信息价值更高,通过动态化的监管来增强资产信息数据的准确度与及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国资监管部门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来融合、开发实时动态监管应用,支持数据实时获取、分析、挖掘,这样就可以使监管更加及时、数据更加精确。动态化监管数据也能够作为有力抓手,辅助监测异常数据,实现风险预警功能。以大数据为工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验证和保障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利用效率。

4.4 加强安全保障建设

国有资产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相关联,它如何被使用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国资监管各类事务复杂且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敏感,其安全性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建设大数据平台,必须同步确保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必须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操作人员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限制单个操作人员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具备身份鉴别、多因子认证、安全审计等功能;采用传输加密、数据级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来确保重要业务数据的传输保密性和存储安全性。通过提升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相关的安全机制、安全协议,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大数据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40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3:5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