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象科普工作关系到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我国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目前科普体系推广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现阶段气象科普工作提升方式及改进完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气象科普;防灾减灾
气象科普工作对于我国气象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气象科普推广体系有助于帮助大众了解气象方面常识以及一些专业气象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我国气象科普推广现状
(一)气象科普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为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和全民综合素质,近些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各地建设多个气象科技馆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与传统气象科普展馆不同,现代化数字展厅借助高科技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通过设立气象科普动态、雷电防御、气象防灾减灾等模块,利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和数字化技术直观呈现了气象科普信息与知识。
(二)气象科普渠道逐渐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我国气象科普方式和渠道不断得到丰富,气象部门除了使用电视、广播、报刊等这些传统的方式外,还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兴渠道,增加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一些官方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通账号并定期发布气象相关的资讯和信息,网络的特殊性迅速拉进了官方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让气象科普更好地贴近大众生活,使信息快速、精准地传递给民众。
(三)气象养普和相关节日活动紧密结合
目前,各省市气象局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气象科普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针对天气过程、特殊气象事件及防灾减灾应对处理办法进行重点科普工作。然而大部分活动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纪念日来举办,每次活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并没自形成持续性的影响力。
二、我国气象科普推广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气象科普事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但针对气象热点问题、气象灾害防御等内容的科普工作还远远不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目前的气象科普仍不能满足农村地区需求
目前我国气象科普工作在区域分布上还存在明显不均衡的现象,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科普进展顺利,而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政府部门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建设乡村气象服务站,改善农村气象的软、硬件等基础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较为落后区域地域广阔且人口众多,当前的气象科普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针对乡村和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科普工作面临很多问题[1]。
(二)我国气象科普的形式还需不断创新
政府部门对于我国气象科普的形式和渠道在寻求不断创新,虽然在广度上取得明显进步,但在创新的深度上还略显不足。一些科普展馆虽然运用了高科技现代化数字技术,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内容只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展示上,相关部门急需对内容进行挖掘,创新科普深度,让数字化技术发挥其最大优势。
(三)与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力度不足,社会化参与不够
气象和农业、民航、水利、环境、国防等多个领域有着密切关联,然而目前除气象部门之外,其他部门参与气象科普活动机会较少、关联度低,这不仅对最终效果产生影响,还造成了一些机会和资源的浪费,紧凭借气象部门自身之力很难满足当前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需求。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开展合作,制定相应的行动指南和实施方案,推动科普工作有序展开,促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整项科普活动中[2]。
三、现阶段气象科普工作提升方式
(一)加大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
科普工作是一个倡导科学思想和方法,普及科学技术和知识,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的过程,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大的作用。为此,政府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将气象科普纳入整个考核机制当中,针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促进科普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缩小城乡科普差距,加强农村地区科普工作
农村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与城市地区相比要薄弱很多,受到气象因素的制约较大。新形势对农村科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当地的管理干部、农村气象信息员等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和农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农业气象知识、防灾减灾措施等内容进行科普,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开展农业活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整体科学素养。
(三)创新科普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气象部门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科普方式,倡导全民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比起枯燥的文字,人们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为了让科普形式更为丰富有趣,气象部门应举办相关活动,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到公益性科普教育内容的制作中。不管是短视频、Flash还是动画,都会极大的提高全民的参与度,让民众从单向箭头的接收信息到双向箭头的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全新的科普模式。
四、结论
气象科普工作是我国现代化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的形势要求必须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总体规划中,坚持气象科技创新与科学技术普及共同推进。当前我国气象科普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大量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科普渠道的完善及丰富的节假日活动都让气象科普事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被忽视,为此气象部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的同时,努力创新科普形式,让我国气象科普事业日益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玉洁,孙睿,王德民,向军.气象科普推广体系建构与实施[J].干旱气象,2015(4):711-720.
[2]达月珍,赵庆,王再军.我国校园气象站科普功效分析及其发展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9(1):51-54.
作者简介:杨雯博(1991-),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助教,从事气象教学工作。